中国最早研究古植物学的现代学者是周赞衡

周赞衡(1893—1967),地质学家、古植物学家。他是我国现代研究古植物学的第一位学者,于1923年发表的《山东白垩纪植物化石》,是中国人自己撰写的第一篇古植物学论文

周赞衡是中国地质学会的创始会员之一,前中央地质调查所古植物研究室的首任主任他对中国地质学会会刊《中国地质学会会志》(后改名为《地质学报》)及《中国古生物志》、《地质专报》、《地质汇报》等的编辑出版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是我国地质界的老前辈,是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三位老师的忠诚助手,在地质调查所工作近40年,主要担任组织管理工作,是我国早期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之一。

生平简介

周赞衡,字柱臣,1893年1月14日生于江苏省奉贤县(今上海市奉贤区)。早年在上海南洋中学求学。1916年毕业于农商部地质研究所,受教于名师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等。毕业后入地质调查所任调查员,此后历任技士、技正、古植物研究室主任、副所长等职,直至1950年该所撤消。他是地质调查所自始至终惟一从未调离的学者,是中国研究古植物的开拓者,他长期从事行政管理、编辑等工作,他克己奉公,在团结老一辈科学家协同工作方面德高望重,多为他人着想,是一位令人敬仰的地质界老前辈。于1967 年1月2日因患胃癌殁于上海,享年74岁。

中国最早研究古植物学的学者

周赞衡于1916年在北京农商部地质研究所(北京大学托办)毕业之后,入地质调查所工作。同年丁文江聘请瑞典皇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著名古植物学家T-G-赫勒(Halle)教授来华帮助工作,为时一年。赫勒来华的任务是一面进行野外地层古生物调查和重点采集古植物化石,并在实际工作中为中国培养古植物学人才。赫勒对中国古植物学的研究及发展也颇有贡献,著有《中国西南古植物化石》(见:《中国古生物志》甲种第一号第二册,1927,1-26)、《云南古生代植物化石》(见:《中国古生物志》甲种第一号第四册,1936,1-38)、《山西古生界之植物化石》(见:《中国古生物志》甲种第二号第一册,1927,1-316)等专著及其他论文。

周赞衡由于当时在青年人当中外语水平出众,勤奋好学,被丁文江挑选为赫勒的学生和助手,跟随赫勒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学习,成果颇见成效。赫勒返回瑞典后,丁文江继续派他去瑞典留学(1918-1923),仍师从赫勒,专攻中生代植物化石。学成回国后,周赞衡于1923年发表《山东白垩纪植物化石》,这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篇古植物学论文,该文首次依据植物化石确定了中国有白垩系地层的存在,并进一步认为蒙阴组属早白垩世,王氏组属晚白垩世。1924年,周赞衡在瑞典《植物成就》杂志发表另一篇中生代古植物学论文:《瑞典斯干尼亚(Scania)下里阿斯植物群》(英文),该文较为详细地论述了瑞典南部斯干尼亚地区Sofiero和Dompang早侏罗世植物群的特征,从而进一步确定这一植物群的地质时代为早侏罗世里阿斯早期,为当时中国青年古生物学家首次研究北欧的古植物群,于是周赞衡便成为中国第一个研究古植物的学人。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他没有再继续从事该专业的研究工作。

1931年以前,周赞衡还担任中央地质调查所古植物研究室主任,为中国第一个古植物研究室的首任主任,为设备及研究工作之便利起见,古植物研究室与矿物岩石研究室(主任王恒升)等,皆附于燃料研究室(主任谢家荣)。关于古植物学的研究,自周赞衡从瑞典留学回国后,因担任出版事务过多,进展略迟,但已收集植物化石千余件。周赞衡同时还兼任出版事务主任及《古生物志》出版委员会委员,该委员会主任为丁文江,其他三位委员为李四光、孙云铸、杨钟键,而主要出版工作均由周赞衡担任,重任在肩。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