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马哈鱼生产基地是黑龙江省抚远县

我国最东北角的黑龙江省抚远县(今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抚远县),地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口,有水面面积3万公顷,是我国最大的大马哈鱼生产基地

《黑龙江外记》载:“达发哈鱼,出东海,岁入黑龙江逆水北游至霜降”。大马哈鱼,又称鲑鱼,是一种江里生海里长的回游鱼类。这种鱼在江里出生后,便游回大海,三、五年后,它们在海洋里长大成熟,为繁衍后代,便成群结队地从太平洋启程,渡过鄂霍次克海,向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回游。它们一路不吃不喝,日夜兼程,以每昼夜30—50公里的速度逆流而上。一回到故乡,就急切地选择环境幽静、江水清澈、水温为2℃的地方作产场。产完卵,雌鱼体力耗尽,溘然而逝。雄鱼则在产场附近守护,待到幼鱼问世,也悄然长眠。幼鱼出生后,在江中生长几十天,即结伴沿着父母的行迹,游回千里之外的大海。

每年的白露前后是大马哈鱼汛期,汛期为20天左右。这时候,抚远县境内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上,渔船穿梭,一片繁忙景象。渔民们用长长的淌网和拉网捕捞,一网能捕几百斤。抚远县共有七个大型渔场,每年可捕获大马哈鱼1800吨左右。(20世纪90年代数据)

近些年来,人工繁育大马哈鱼是抚远县涵养渔业资源的一项有效措施。多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大马哈鱼的管理与保护工作,投入大量资金开展科研、人工孵化、繁育和放流工作,自1989年开展人工增殖放流以来,已经累计向黑龙江、乌苏里江放流各种规格大马哈鱼苗2000多万尾,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大马哈鱼的回游数量逐年增多。县水产局技术人员每天都要观察鱼卵的生长情况,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受精卵的出苗率。

大马哈鱼是黑龙江一种珍贵经济鱼类,每条有7至10多斤重,其肉味鲜美,营养极为丰富。其鱼子更为名贵,每粒象黄豆般大小,金红透明,宛如珠子。据专家研究,4粒鱼子所含蛋白质相当于一个鸡蛋,是国宴上名贵佳肴。

每年这里都有大量的大马哈鱼出口到世界各地。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