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的腐朽

有人反中国汉语,说汉语词汇量不够,所以造成汉语低下。比如英语词汇很多,对一个事物描述得很细致很准确。确实。但这不是汉语落后的根子。因为词不够,可以造嘛。
也有人反中国汉语,说汉语因为发明了太多马列词汇或后来的文革词汇,造成污染,其实用盘子装屎或者装饭并不是盘子的错。
在我看来,汉语最腐朽的不是词汇,而是“颐指气使”。
颐指:动下巴示意,指挥别人。气使:用神情气色指使人。
这个成语不是用来形容语言的,我在此借用一下,仅是比喻,来形容一下汉语的气质,汉语说话全靠语气,不完全靠词汇。在文字表达上汉语由于过于简洁,古文使后人有许多歧义,比如“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到底是个啥意思,作者不解释,然后现在的中国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近现代汉语文字表达中,从白话文开始,稍微可以明确地表达。但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汉语口语完全是一套高深莫测的话语系统。
比如,全世界的语言都有是与不是,没有与有这样的表达,很简单,不需要太多的思考。但在汉语语境中,就相当复杂。
你要找老张办事,老张说这个不行。如果他斩钉截铁地说就有可能(仅是可能)代表一种拒绝,甚至还可能生气;如果他打哈哈地说就可能代表虽然不能办但有难于启齿的条件,如果他语气拖得很长声调温柔,可能代表有回旋余地,如果他打官腔可能代表其实是可以办的,只是…..
总之,你懂的。

所以汉语口语根本是无法从词的准确度和词汇量上来判断当时的场景和说话者的意思的。
中国小孩子从小就需要主要揣摩他们父母的语气而不是字词的意思,比如到底是完全不行呢还是只是说说呢是可以撒个娇就能搞到手呢,还是真的不行呢;是需要立即去办呢还是可以拖呢。如果这个小孩子能搞清楚这些,长大后就被称为情商高。作中国的小孩子容易吗?
如果一个公务员,没当上官,或者混得不得劲,千万别怪领导,得怪你没有揣摩好领导的意思。
中国人把这套“高情商”的东西称为“听话听音”,意思就是不能只顾字面意思,得听语气,得听话里有话。中国大人也是活得很累的呀。除非你是给老外打工,领导是外国人,你们用外语交流。
这才是中国汉语最腐朽的东西,就在于这个(语)“音”,这个(语)气。听国外的广播,再大的灾难也不需要用语言夸张地播放。如果不懂英语的人,听灾难新闻,也未必能听出是发生了一场灾难。
但看中国新闻联播,死人了语气绝对不能正常,甚至高亢,要故作低沉,悲痛。但导弹发射成功了,最好都得象朝鲜播音员那样用气势磅礴的语气播出。
这就是儒家文化对语言的腐朽贡献。几千年,大家都在揣摩皇帝的意思中生活,人家皇上一句话,行与不行,你得听出至少一年365天的不同的意思来,否则皇上只是说说,而真把人杀了,或者真要杀人,你杀慢了,那就轮到自己被斩了。大臣太监宫妃都得这么活着。
所以中国人活着真累,从小要揣摩家中皇帝父母大人的语气,在学校揣摩老师大人的语气,成人后要揣摩单位领导大人的语气。不过这东西训练久了,就是条件反射和基因携带了,所以你觉得中国人累,他们大多数人习惯了,还看你情商高不高呢。
汉语的腐朽来自这里。
日语、韩语后来在语言学发展上虽然通过拼音文字有了些许进步,毕竟拼音就是音,不讲究气,但是他们仍然在语言中保留了许多的敬语,也就是对长辈上司平辈晚辈要用不同的东西,说明还是有不平等在里面嘛 ,这也是受儒教荼毒的影响。
所以我也支持汉语变成拼音文字,但变成拼音文字并不是为了好识字,减低文盲,中国现在好多人上过大学,但脑残程度不比文革低。我支持变成拼音文字,就是把汉语那套不通过是与非真正的表达,而是通过语气来颐指气使来表达的那种腐朽的气质去掉。
去掉了,中国人会更自由,从小不用揣摩像家庭皇帝的父母的意思,长大不用揣摩像皇帝的单位领导的意思。
是就是是,不是就不是,大家可以坦诚清晰直观地交流。
说汉语,就把儒家那套是非不明,故作中庸,揣摩他意,左右逢源的那套人际关系的东西渗透到了血液里,腐朽就是这么一代代来的。
所以我觉得海外华人不要教小孩子汉语。或者等先让孩子们搞懂了普世的东西明辨了是非,再去学汉语。
否则,你尚算单纯清白的小孩子,天天要靠琢磨话中有话,听话听音,说这话是钓鱼说那话是试探这些狗屁玩意,不嫌累吗?
自己都深受汉语污染,还要让长在自由外国下的孩子受汉语禁锢和胡搅蛮缠吗?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