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与专业

如果我这辈子是投胎在欧美,我可能会是个歌手。
我喜欢听欧美的音乐台,经常觉得播的这首调子我也哼过,那首曲子我也作过啊,好熟悉的感觉,并不是因为听过那些歌,而学出来。
就是平常乱哼乱唱,那些类似的调调我也胡乱自创过。我没有多么热爱音乐,而是我觉得音乐可以和我们平常写博客一样是一种表达,生活的一部分,一种一时或长期的兴趣,一种工具,一种爱好等等,并不需要一定要去训练什么。
听欧美的音乐,浓浓的原创感扑面而来,就能听出是喜欢音乐的人拿着吉他或其他乐器,随着自己的心情、感觉和灵感自然而然唱出来的。然后,如果他们还有机会表演、发表,被包装,商业化,受欢迎,正式作为职业,那也是不错的。
而中国的,从小我们就感受到浓厚的所谓学院风。比如不识简谱怎么可以唱歌,不识五线谱怎么可以说自己是搞音乐的,难道一个小孩子不是先唱歌然后才去学谱吗?怎么会是先去学谱再唱歌?或许学琴要严格吧。从很小的时候,上台表演的同学都是训练过的,并不是唱得好的,而是什么家里有搞音乐的,从小练过的。
画画也是一样,在幼儿园的时候,我就觉得挺奇怪的,为什么我要画老师教的圆和方,不能乱画吗?不画那么圆那么方为什么就不行呢?我就想乱画啊,因为那乱七八糟的就是我心中想画的啊。
中国的教育与生命的塑造整个是反的。
其实所谓的天赋是在允许自由发挥和发展中展现而发掘出来的,并不是先被认定为有天赋再去培养的。
中国的音乐大多数是由专业的作曲家作词家作出来的,却不是象外国一样是由歌手原创的。
不是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是我们对所谓那种权威和专业的膜拜,生下来就给自己套上的各种条规枷锁,是我们自己的观念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和发展。
而忘记最本质最原始的东西,我们先唱歌跳舞愉快自己,然后顺便也能愉悦世界。然后有了所谓的专业,所谓的规则,所谓的突破。
没有谁生下来就是专业的,也不能一生下来就追求专业的。专业其实是为商业服务的,却不是为自己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