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电影

《妖猫传》这电影里面的对白有许多写得不错呀。
坐在电影院里的我想着应该找书来看看。
但好象随便翻了翻书,并没有立刻发现电影里那些蛮有品味的语言。
奇怪了。是作者专门为电影改了个剧本吗?(现在知道了,不是,是专业的编剧根据小说改的,不是原作者写的剧本,这剧本真不错)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很有意思的故事。
我看到的是一场爱情的幻灭,爱情其实也是一个幻象。人生其实也就是穿上了一件衣服和肉身然后又脱掉罢了。
我们学佛之人总是能在电影里发现许多恍然了悟或心知肚明的谒语而默默地莞然一笑。
爱情是幻象,但爱却不是幻象,可以超脱时空。
只是佛家却不总把爱挂嘴边,大方而深刻地谈爱的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但通过这样的电影,只要能看懂的,哪怕是不了解佛教的,都会理解佛教也是讲爱的,一种比较大的爱,一种不执着的爱,一种也是生发源于实体小物纠缠之爱却追求超脱于物化的跨越时空的包容的爱。

陈凯歌导演一直都挺有哲学情怀的。
但绝大多数的人都看不懂他有哲学情怀的电影。
这部电影我想还是因为小说、剧本底子好。
纯粹从电影角度和技巧来说,比较一般,没有拍出行云流水般的通畅,有些支离破碎。此外对白太多,虽然对白有不少精彩。

当下中国电影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少了用画面、用故事自身的表达,喜欢放旁白或对话啦,那不成了电影剧和小说了?
比如说一个人运气不好,不要总拿个旁白说:她这人这段时间运气不好;或者对话中主人公说:我最近怎么这么倒霉呢?
看人家外国电影,主人公在路上丢了东西,进家打开灯,灯泡炸了或电灯短路了,然后抓个盘子又手滑打碎了。
三个镜头就说明此段人生不顺了,根本不需要一个甜美的女声或粗犷的男声在那里说话:他/她/我倒霉。又不是在导演广播剧。

所以单从电影的角度来说,有哲学情怀的导演未必能拍出一部好电影,我看到了哲学,别人未必能看懂和看到。
这就需要导演会拍了。
毕竟电影虽然可以成为哲学作品,但却是大众娱乐。
哪怕哲学家也得让人理解哲学,只要他想传播哲学,他就得找到合适的表达方法,否则,他/她的思想只能成为铅字躺在高高的图书架上。时代不同了,人们仍然需要思想,但不是那些离他们远的束之高阁的东西。当然,导演没义务教育观众,他完全可以拍小众电影,只要有人愿意给他投钱又不要钱能回报升值就行。

现在的导演都还是挺能跟上时代的,时尚、动漫、猫、特效、佛学、盛世与废墟、人生与生死等等。
只是当与所谓的情怀一结合的时候,就难了。因为大多数观众没那么聪明,他们受不了深刻的思想和阳春白雪。

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许在别人的眼里却不是有趣的电影,虽然它不是有趣的电影,却是我非常喜欢的故事。

啊,日本人写的,中国人拍的。很好的佛系故事和佛系电影。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