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车船交通出现于大禹时代

汉初陆贾在《新语》中指出,中国最早的舟车交通出现在开创世袭制的大禹时代,发明舟车的目的就是为了沟通和统治:

当斯之时,四渎未通,洪水为害;禹乃决江疏河,通之四渎,致之于海,大小相引,高下相受,百川顺流,各归其所,然后人民得去高险,处平土。川谷交错,风化未通,九州绝隔,未有舟车之用,以济深致远;于是奚仲乃桡曲为轮,因直为辕,驾马服牛,浮舟杖楫,以代人力。铄金镂木,分苞烧殖,以备器械,于是民知轻重,好利恶难,避劳就逸;于是皋陶乃立狱制罪,县赏设罚,异是非,明好恶,检奸邪,消佚乱。

《古今注》说尧帝曾经“设诽谤之木”,“形似桔槔,大路交衢悉施焉”。这可能是中国最早宣示统治权力的记录。道路意味着权力的通达,因此尧帝在都城平阳(今临汾)修了一条通衢大道,称为“康衢”,后来改此地为“康庄”,“康庄大道”就源于此。舜帝继续了这种“诽谤之木”制度。《史记》说舜曾设置22 名“纳言”的“喉舌之官”,“明通四方耳目”,“夙夜出入”,掌握民间动态。

周王朝在国都镐京和东都洛邑之间修建了“周道”,又称为“王道”。墨子称赞说:“王道荡荡,不偏不党;王道平平,不觉不偏。其直如矢,其易若底。”按照周制的王道宽九轨(九车道)。一轨为1.8米,九轨约合16米多。《礼记王制》说:“道路,男子由右,妇人由左,车从中央。”《诗经-大东》上说: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睠言顾之,潜焉出涕!意思是说在这条宽广平坦、笔直如矢的大路上,民众看到王公贵族掠走了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不能不伤心落泪。

虽然秦帝国仅仅存在15年,但修筑的驰道完全可与罗马帝国的道路网相媲美。秦始皇以惊人的努力完成了帝国范围内的统治网络,东方大道从咸阳沿黄河经山东到临淄;西北大道从咸阳到甘肃临洮;秦楚大道从咸阳经武关、南阳到江陵,川陕大道由咸阳到巴蜀;其他还有直达桂林的江南新道和到河北碣石的北方大道。这项费时10年的帝国工程,规模十分浩大,专供军车行驶的“驰道”以帝国首都咸阳为中心,“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锥,树以青松”。50步约合80米,10米左右栽一棵松树。这样的大道可通达帝国每一个角落,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来帝国军队无情的镇压。

为了抵御北方匈奴,不仅耗费巨大人力物力修建了浩大的万里长城,甚至还派遣蒙恬修建了一条专用“直道”,从咸阳北的云阳开始,“直道通衢,堑山堙谷”,途经黄河,直抵九原郡(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全长1800 余里,仅用了两年半时间就修通。早在公元前3世纪,为了开发四川,秦国就修了堪比万里长城的秦岭栈道,其中最著名的褒斜道长500余里,路宽3~5米,这些栈道盘桓于崇山峻岭之间,或凿山或修桥,依山傍崖飞檐走壁令人望而心惊。“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使天下皆畏秦”(《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这些高标准的帝国大道沿路设置有驿站、离宫、馆舍和军事设施。

作者:杜君立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