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丛书是南宋的《儒学警悟》

中国古代将多种著作整部地编在一起,加上一个总书名,即为丛书,亦称丛刻。

其功绩就是广泛网罗散逸书籍,“荟蕞古人之书,并为一部”,对于保存文化遗产有重要意义。

有些古书没有单刻本或单印本,只能见之于丛书中。仅据《中国丛书综录》一书的统计,就记录了丛书2797种,著作38891部,这还是不完整的。

丛书所收古书大约占古代全部图书典籍四分之一。

中国古代丛书因编纂的主旨和收录的内容不同,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综合性丛书,凡是汇集各类性质的图书或者至少收有四大部类(经、史、子、集)中两类以上的丛书,都属于综合性丛书;

二是专门性丛书,反日汇集某一部类、某一学科、某一地域的所有著作而成的丛书。

我国最早的丛书是南宋俞鼎孙、俞经合作编辑的《儒学警悟》,包括6种书,7集,41卷,书成于南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年),流传很少。

收宋人著作《古林燕语辨》、《演繁露》、《懒真子录》、《考古编》、《扪虱新语》、《萤雪丛说》等六种,记载了宋代制度掌故、人物琐事等。

每种都收足本,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一向只有抄本流传,直至1922年民国著名藏书家、刻书家、江苏武进(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陶湘始为刊行。

《儒学警悟》之后较著名的宋代丛书是还有左圭所辑的《百川学海》、元代陶宗仪所辑的《说郛》。

在历代所编的丛书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是清代官修的《四库全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