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法帖《淳化阁帖》也是中国已知的最早的刻帖

该系列: 宋淳化阁帖 共 2 篇, 此篇为第 [part not set]

刻帖,指的是摹刻于木或石上,专门作为临习、欣赏用的历代法书。

刻帖分单刻帖和集刻帖两种:单刻帖即单刻一种,如《曹娥诔辞》、《乐毅论》、《争坐位》等;集刻帖亦称套帖或汇帖,即将各种帖汇集在一起摹刻成套的,如《淳化阁帖》、《大观帖》、《快雪堂帖》等。

在碑上刻文字是东汉开始才有的。东汉以前已有刻石。碑,即竖在地上的石头,原先是没有文字的。

碑与帖的主要区别在于:

功用不同:碑是为了追述世系,表功颂德或祭祀、纪事用的;而刻帖是专为书法研习者提供历代名家书法的范本(拓本);

文字内容不同:碑既为了颂德、纪事,故有一定的文字格式和内容;帖则以书法优劣为选择标准,书法精者片楮只字皆收,故内容庞杂,形式不一;

书体不同:隋以前的碑都是篆、隶、楷书,唐初始有行书入碑,草书除武则天《升仙太子碑》外绝少有之;而刻帖则以简札为主,故行草小楷居多;

形制不同:碑是长方形的竖石,高辄有丈余,有额、有趺,往往四面刻字;帖为横石,一般高不盈尺,无额无趺,一般只正面刻字。

此外,帖有木刻,碑则绝少。

中国刻帖起于何时,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现存可确信的是最早刻帖为北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所刻的《淳化阁帖》。此帖乃宋太宗命王著等模集镌刻的,书法作者从历代帝王到各朝名臣无所不包,可谓洋洋巨制。

以后据此帖反复翻刻的不下数十种之多。

同系列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