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幼教师范源于清末的湖北武汉

1903年,张之洞在湖北武汉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近现代幼儿园——武昌幼稚园。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中国学前教育的第一部法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武昌幼稚园改名为“武昌蒙养院”。

武昌蒙养院经多年变故,原址现为湖北武昌幼稚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

为促进幼稚园的发展,在张之洞的主持下,湖北幼稚园曾附设女子学堂,招收15—35 岁的女子,专门学习幼稚师范课程。

这是中国幼稚师范的萌芽,是当时了不起的新生事物,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女孩子去上学,引起了路人争相观看,甚至与学堂门卫发生纠纷。张之洞得知此状,决定立即煞车。他撰写《札学务处办敬节育婴学堂》一文,明令湖北停办女学。

就这样,张之洞便将亲手办起的女子学堂扼杀了。这所女子幼稚师范学堂尚无一人毕业。年青女子又回到家中,保姆还是从乳媪和节妇中挑选。

武昌幼稚园的第一任院长和主力教员是从日本请的保姆,她们虽然叫保姆,但并不是中国的乳媪和节妇,而是从日本请的受过日本幼儿师范教育的毕业生。

天津严氏蒙养院,是私立蒙养院中办的很有名的。它由清末翰林院编修、学部侍郎严修所设。他一贯主张改革旧教育,创办新式学校。他创办和资助的学校很多,如南开大学、普通中小学,他还十分重视女子教育和学前教育。 1902年,他在自己家中开设严氏女塾,1905年创办严氏女子小学,并设蒙养院和保姆讲习所。

严氏蒙养院开办时曾聘请日本人大野玲子为教师,并从日本购进钢琴、风琴、儿童桌椅、教具等,开设的课程有手工(编织工、折纸、剪纸、泥工、穿麦杆、图画等)、唱歌(有关动植物、自然现象、讲礼貌等歌曲) 、游戏(表演游戏、竞赛游戏)、故事(寓言故事和神话故事)等课程。每日上午授课。该蒙养院的招生对象主要是亲友子女和附近邻居子女,年龄都在4—6岁的儿童。

清末影响比较大的学前教育机构,还有京师第一蒙养院(1903年)、上海公立幼稚舍(1904年)、上海爱国女学附设的蒙养院等。

因女禁未开,无法创办正规的学前师资培训机构,造成中国第一代幼儿师资是育婴堂的乳媪和敬节堂的节妇。

然而历史毕竟要前进,中国教育上的“女禁”终会打破。1844年,英国传教士爱尔德赛在宁波创办女塾,是中国第一个女子学堂,但却带有殖民地性质。

中国人自己办的女学,是在维新思想的推动下出现的。1898年,上海电报局局长经元善发起创办了经正女塾。

20世纪初,在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推动下出现了一批女子学堂,上海爱国女校、上海中西医学校、天津北洋女子师范学校等都是很有影响的女学。

1907年,清政府在各种压力下,颁发了《女子小学堂章程》,《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教育上打破了女禁。虽然没有专设蒙养院师资培训的机构,但女子师范学堂担负培养女子小学堂教员的同时,也兼训练蒙养院保姆。

《女子师范学堂章程》规定:“女子师范学堂,以养成女子小学堂教习,并讲习保育幼儿方法,期于禅补家计,有益家庭教育为宗旨。”此外,还规定女子师范学校要设女子小学堂及蒙养院,以供实地练习。

这个章程,比1904年颁布的蒙养院章程在师资问题上已有了进步。按此章程规定,女师范生的教育,以崇尚中国传统“女德”为最重要,首先要教他们为女、为妇、为母之道,要时时勉励她们学习贞静、慈淑、端俭等美德,学校中教学、生活管理都以不失旧式女子道统为原则,保留了浓厚的封建色彩。但尽管如此,女子师范学堂,形式上已属于新式学堂,具有新的文化知识,又接受了教育儿童的特殊专业训练,应该说是历史的进步。

按政府颁发的章程,尚无明确规定专设训练保姆的机构,但在实际上,也开始出现了专门培训保姆的机构,如浙江省女子师范学堂设保姆科。

1907年,上海公立幼稚舍创设保姆传习所,由刚从日本归国的吴朱哲主持,开设保育法、儿童心理学、教育学、修身学、谈话、乐歌、图画、手工、文法、习字法、理化、博物等课程,招收36 人,年终毕业21人。

1910年,上海设保姆科。广东、北京等地也有保姆传习所设立。它们为数不多,有的也不很稳定,但毕竟是我国第一批培训学前教育师资的机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