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国家医学院唐代太医署也是世界最早的较为健全的医科学校

该系列: 唐太医署 共 2 篇, 此篇为第 [part not set]

唐代之前,中国在隋代就建有太医署,隶属太常寺领导。而在唐高祖武德七年(624)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正式成立了太医署,是中国也是世界最早的医科学校

唐代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太医署成为唐最高的医疗机构,并附有医学教育机构。

专门培养中高级医药人材。

太医署由行政、医疗、教学、药工等各部分人员组成,其规模相当完善。分医科、针科、按摩、咒禁科。

各科学习年限分别为体疗(内科)七年,少小(小儿科)五年,疮肿(外科)五年,耳目口齿(五官科)四年,角法(外治法)三年。规定各科先学习《素问》、《神农本草经》、《脉经》、《针灸甲乙经》等基础课程,然后再分科学习各自专业。

并规定有严格的考试制度。

太医署在京都还设有药园一所。招收青年为药园主、置主药、药童等人,传授栽培技术,培养药学专门人材。

它的设置使唐代医科学更加完善。另外还在各地建立起地方性医科学校。

唐“太医署”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建立的较为健全的医科学校。比西方意大利846年创办的萨勒诺医学校早2个世纪。而且在分科和人员的设置等方面,其规模都超过该校。

其他各国如朝鲜、日本的医学制度和学生所学的医学课程也多仿制唐制。

同系列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