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部获国际奖项的科幻小说《火星建设者》的作者是郑文光

郑文光1929年4月9日出生于越南海防华侨之家,早年曾从事文化教育活动,他喜闻新中国诞生的消息后,以赤子之心,满腔热情投入祖国怀抱。

1951年以来,郑文光先后担任中国科协科普局《科学大众》编辑,《文艺报》和《新观察》记者,文革期间,曾在鞍山市文联工作。1976年,他进入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从事天文史学研究

作为天文史学家,郑文光出版了《康德星云说的哲学意义》(1974)、《中国历史上的宇宙理论》(1975,与席泽宗合著)、《中国天文学源流》(1979)等三部学术专著,其中《中国天文学源流》荣获1980年中国科学院科研成就奖。他还参加了当时国内最重要的天文史工程的编辑工作。

1954年,郑文光发表了《从地球到火星》。50年代出版科幻小说集《太阳探险记》(1955)、《飞出地球去》(1957)、科普译文集《宇宙》(1958)。他的科幻小说《火星建设者》荣获1957年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大奖,是中国第一部获国际奖项的中国科幻作品。他撰写的《火刑》(1975)被选入全日制中学课本语文教材。

进入新时期以来,郑文光以极高的创作的热情,辛勤笔耕,创作了大量的优秀科幻作品。先后出版了《飞向人马座》(1978)、《大洋深处》(1980)、《神翼》(1982)和《战神的后裔》(1983)等四部长篇小说和《命运夜总会》(1982)、《地球镜像》(1980)等多部中篇科幻小说。其中,《飞向人马座》荣获全国少儿文艺创作一等获;《神翼》荣获1980——1985年中国作家协会少年儿童文学创作一等奖、1990年颁发的全国第二届宋庆龄儿童文学银质奖(此届金奖空缺)。他的4卷本小说全集于1993年由湖南少儿出版社出版。除了科幻小说创作之外,他还写了科学游记、动物小说、科学童话、科学小说多篇,深受读者喜爱。他的动物小说《猴王乌呼噜》1982年获得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

郑文光对中国科幻文学的贡献,不仅在于他以勇敢的开拓精神,为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奉献了一枝科幻的奇葩,更在于他数十年坚持不懈,为千千万万读者写出了大量优秀的科幻文艺作品,影响了几代人。特别是1983年以来,他因脑中风无法握笔写作,在长达20年与疾病的抗争中,他一直保持着乐观态度,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做恢复创作的尝试,与其他人合作发表了数篇小说和论文,多次坐着轮椅参与青少年科幻爱好者的活动,表现了他顽强拼搏的精神。

郑文光还是中国科幻文学理论的主要探索者。进入80年代后,他提出的科幻文学新观念影响了一批科幻作家,使他们从儿童文学领域走向更广阔的空间,在作品中更多的渗透了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索,为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作为中国科幻文学的主要开拓者,郑文光在读者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他多次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科学文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9年4月,郑文光七十寿诞之际,荣获了迄今为止中国科幻领域惟一的“终身成就奖”。

郑文光是世界科幻小说协会(WSF)的会员,他的作品曾被翻译成英、法、德、日、捷克等多种文字。80年代初,香港《亚洲2000》杂志发表长文评价新中国科幻文学创始人郑文光。美国、英国、日本和中国港台以及欧美华人区的报刊都对郑文光的文学活动给予了密切关注和高度评价。

郑文光一生热爱祖国,在文革期间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困境中他没有离开,也没有选择在海外度过优裕幸福的晚年生活。对此,他十分平静的说:“我还是习惯在北京生活。”他为人谦虚、朴实、真诚、正直,热衷于鼓励和提携青年作家。从1979年到1985年,他是大型科学文艺杂志《智慧树》的主创人之一,为发掘新人,繁荣科学文艺创作,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郑文光先生于2003年去世。他在科学和文学两个领域的杰出工作,载入了中国科学文化和科学传播工作的史册。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