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位获美国“西屋奖”的大陆学生是江姐的孙子彭壮壮

1948年6月14日,中国共产党的骨干分子江竹筠在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被捕,关押于国民党重庆军统渣滓洞监狱,于1949年11月14日被处死。

江竹筠后因《在烈火中永生》和“党史小说”《红岩》的相继出版,而成为当代中国公众家喻户晓的革命烈士——“江姐”。

江竹筠的儿子彭云现定居美国,是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分校)计算机系终身教授。而他的儿子彭壮壮是首个获美国“西屋奖”的大陆去的学生。

江姐,原型是江竹筠。据一篇纪实文学,她原名江竹君。被捕受审时,她报了个假名,但被审讯者点穿。她知道已被叛徒告密,于是答道:我是“江竹筠(读音“军”),是竹子头的筠。

1943年,因地下工作需要,江竹筠受命跟彭咏梧假扮夫妻。日久情愫萌生,1945年结婚。1946年4月,江竹筠在成都生下独子彭云。

彭云曾接受采访时说“我和母亲都是小宽脸,年轻的时候更像了,大家都这么说。”事实上,因为一岁多时即与母亲分开,彭云对母亲所有的记忆都来源于几张有限的照片和他人的叙述。

(图:彭云一家至重庆烈士公墓祭念,全家在江竹筠雕塑前合影,摄于2010年6月)

彭云的父亲彭咏梧在与江竹筠(江姐)相识、相恋之前,已与老家重庆云阳县的妻子——谭政烈(后改名谭正伦)结婚八年,他们还有一个儿子,名叫彭炳忠。

“1946年4月,妈妈在成都生下了我。1947年10月,母亲给谭妈妈(谭正伦)写了一封信,这封信不但将一切和盘托出,还嘱谭妈妈尽快来重庆照顾我。那是我的两个妈妈唯一的一次通信,但她们从来没有见过面。”彭云说。1948年2月,谭正伦冒着白色恐怖的威胁来到了重庆,从江姐的战友手中接过一岁零十个月的小彭云。

此后谭妈妈历经危难,直至重庆解放,悉心扶养彭云长大成人。

1948年春节前夕,彭咏梧在战斗中牺牲,江姐也于当年6月14日被捕,被关进渣滓洞监狱,受尽酷刑,坚守秘密。

1949年8月26日,江姐在狱中用筷子磨成竹签做笔,用棉花灰制成墨水,在毛边纸上写下托孤遗书。两个月后江姐就壮烈牺牲,这封信成了江姐留给亲人的绝笔(现有保存下来)。

1949年11月14日国民党军统杀害了江姐,并用浓硫酸浸泡损毁遗体。

据彭云中学同学卢晓蓉的文章,她小学5年级时,话剧《江姐》演出,谭正伦妈妈才第一次告诉彭云,台上那位英勇不屈的江姐便是他的亲生母亲。

彭云从小就在母亲江姐的光环中长大,与彭云中学同窗六载的卢晓蓉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回忆了中学时代的彭云和这位烈士遗孤享受的“特殊待遇”:“我们这个班因为有了他而与众不同。不仅学校对我们倍加关爱,为我们选派优秀教师,而且市里对我们也另眼相看,有什么重要活动常会邀请我们参加。只要彭云在公众场合亮相,必然会造成轰动效应……”她还回忆,大凡学校里有什么学习竞赛,彭云一定名列前茅;他还一直担任班干部。图为欢送同学参军时的合影。前排右一为彭云。

有一件事情彭云至今还记得,“有次我们到渣滓洞举行纪念活动,不知怎么被认出来我就是江姐的儿子,‘牢房’楼上楼下顿时被挤得水泄不通。为了安全起见,班上一位男同学赶紧换上我的衣服和眼镜和我‘调包’,我们才成功‘突围’。

卢晓蓉这样形容中学时代的彭云:从不声张、骄傲,始终保持低调。然而彭云本人却更愿意把这种低调归结为天性。“我对别人的关注比较淡然,而且一直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上课看小说,还被老师没收过几次,可就是学习成绩好。”已经年过六旬的彭云谈起中学时代的记忆时表情依然天真。

1965年,19岁的彭云高考成为四川理科状元。他放弃清华大学,选择进入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1970年毕业后分到了辽宁省沈阳市的一家工厂工作。

1973年,彭云与在北京工作的大学同学易小冶结婚。易小冶家在北京,外公是杨开慧的舅舅。1975年彭云调到北京四机部一个研究所工作,全家得以团聚。

1977年,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以后,彭云考取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的研究生。随后,他又考取了第一批公派留学生,赴美国,先后在密歇根韦恩州立大学和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学习,分别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并在马里兰大学担任了一年访问教授。

回国后,因美国出版社邀请出书,再次赴美。后定居美国。彭云夫人易小冶的弟弟易小准曾任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冶在美国取得社会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现在美国一家研究机构工作。

他们的儿子彭壮壮,生于1974年,1990年赴美。

彭云夫妇去美国后,彭壮壮由姥爷姥姥抚养长大,直到高二才跟随父母到美国读书。彭壮壮曾在全美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进入前十名,并获得具有少年诺贝尔奖称号的美国中学生“西屋奖”,当时他是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中第一个获此殊荣的

中学毕业后彭壮壮考入哈佛大学数学系读完本科,后又入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

博士毕业后,彭壮壮回到北京工作,现任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及大中华区电信及高科技行业的核心成员。

他的妻子是仲绮,据报道,也是美国公民。仲琦的爷爷仲秋元曾任文化部副部长,仲琦的奶奶就是江姐同学和挚友何理立。

江姐在渣滓洞里受尽酷刑。竹签钉进十指,血肉模糊。任何酷刑都无法让她开口,让她屈从,因为她心中怀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的信念。

彭云有没有完成母亲的遗愿呢?北京青年报2008年1月13日有篇采访报道。摘录如下:

记者:您怎么看待母亲的遗愿?

彭云:我在做人方面应该说达到了母亲的要求,为人正派,做学问也很努力。但是要说为祖国做贡献确实没有太多了。大学毕业后在工厂和研究所工作还为国家做了一些事,去了美国就很少了。这样说来,母亲的遗愿我只做到了一半。

母亲可能还是希望我能在国内发展好一点吧!但只要我不做坏事,没做对不起国家亲人朋友的事,我想她也不会责怪我,但遗憾是有的。

记者:应出版社之约去美国出书之后为什么会一直留在那里?

彭云:我这个人就是想做点学问,别的方面没什么太大的志向,其实开始的时候没想一直留在美国,要不然儿子也不会到高二才去。后来研究做得还算可以,就这么做下去了,回国的事也就拖下来了。然后妻子和儿子都去了,自然就留下来了。从研究的内容来说,当时感觉国内比较看重两头,一头是纯理论,一头是完全应用,美国学校里大部分是做中间段,比较适合我。

记者:那您会经常想着是否回国吗?

彭云:总在想该不该回去。也曾经努力过,但想不好回国做什么,似乎找不到着力点。原来想做出大东西就回来,但还没等做出来就老了。

彭云还说:“我这个人就是爱念书,想找个安静的地方踏踏实实做点学问。在现在这个学校虽然也很忙碌,但是很安静,环境宽松,适合我。”

儿子毕业后决定回国工作,彭云开始时有些担心,“壮壮此前一直在环境单纯的校园里,我们担心他应付不了。”但事实证明,彭云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壮壮回国后从来没抱怨过什么,他很看好中国的发展,工作生活感觉很好,已经乐不思蜀了。”彭云笑着说。

彭壮壮回国后还在北京找到了爱情的归宿,而这段姻缘也是因为托了奶奶江姐的福。彭壮壮的妻子仲琦的奶奶何理立是江姐的中学同学和好友,爷爷仲秋元解放后曾担任过文化部副部长。

彭云讲述说,“那时候我母亲江竹筠和何理立都参加了地下党,但不是一个系统的,彼此不知道。仲秋元当时的公开身份是民盟背景的三联书店的经理,比我母亲先被抓进了渣滓洞,因为没暴露地下党员身份,1949年国共和谈时被民盟主席张澜出面保出来了。”两家有如此深厚的渊源,彭壮壮和仲琦在北京从小就认识,但后来彭壮壮去了美国,两人的联系就少了,“2001年壮壮回国发展,常去看仲琦的爷爷奶奶,仲琦也带他到处转转,熟悉北京情况,两人就产生了感情。”

美国西屋奖

美国西屋奖全称为美国西屋科学天才奖,美国影响较大的中学生奖,1942年设立,由美国西屋电气服务公司提供经费,科学服务社主办,每年举行一次比赛,并向前10名颁奖。

授奖的学科包括自然科学、行为与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生物、医学等各个方面。

设立该奖的目的在于:发现具有科技创造潜力的美国青年;促进对于这些天才青年的培养与教育;激发美国青年对科学研究技能与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并加深公众对科学技术在现代文明中所起重要作用的认识。

候选人由美国应届高中毕业生中产生,参赛时须提供一篇千字左右的研究报告,而且这项研究必须是由本人单独完成的;另外还要提交由学校和本人填写的包括学生测试成绩的基本情况表及高中学历证书;如在竞赛中使用了以前参加项目的有关资料,还必须由该项目主管科学家出具证明其研究能力与创造能力的书面材料。

评选工作由各学科专家组成的评选委员会及下设的专门小组负责,首先评出300名优秀者,从中再选出40名,然后集中面试,并在美国科学院公开展出其科研成果,最后评出前10名优胜者。

该奖第一名分4 年发给奖学金20,000美元,第二、三名也分4年授予奖学金 15,000美元,其余优胜者每人授予1,000美元奖金,并向优胜者及其老师颁发奖状。优胜者所在学校还授予优胜者荣誉奖章,并向美国高等院校推荐。

在1988年举行的第47届比赛中,美籍华裔学生曾静美和谢伟华分奖第二名和第六名。钱永健曾获过西屋天才奖第一名。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