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开创按笔画多少排序的编纂原则的字典是明代的《字汇》

《字汇》是明代梅膺祚(读音“鹰作”)编纂的一部大型字典,成书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

它共分为首、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和尾共14卷,收字33179个。在中国字典的编纂史上首创难字“检字表”,是我国最早按照214部偏旁部首和笔画顺序进行检字的工具书。并首创按笔划多寡排列部首和单字,使字典具备通俗实用和便于检索的特点。

作者梅膺祚,字诞生,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人。明国子监太学生,一生沉游书海,著述多种,以《字汇》一书最负盛名。

此书对字典的编检方法有创造性的改进,对《说文解字》作了重大改革。《说文解字》是中国最早以偏旁部首索引的字典,但原书已失佚失。《字汇》依据楷体将《说文解字》504个部首,归类合并成214个部首,并且改变过去的字典收字排列混乱的缺点,按笔画多少编排部首和单字,率先创立难字“检字表”,并在每卷之首编制部首表,注明每部所在页码,使字典具备通俗实用和便于检索的特点。这一重大改进,一直为后世所采用,因此,《字汇》也就成为了中国最早按照214部偏旁部首和笔画顺序进行检字的工具书,直到旧本《辞海》仍是按例编制。注音是先反切后直音,释义简明清楚。字典中还列有古今汉字的对照。

《字汇》分为首、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和尾等共14卷,收33179字,收字原则突破”轻俗”,”重正”传统偏见,采”正俗兼收”原则,保存一大批古今俗字,适当选收历代字典不收或漏收之字,故而一些在《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难以检得的字,在《字汇》都能检得,且可收考证核补之效。

《字汇》还备有“运笔”,“从古”,“遵时”,“古今通用”,“检字”,“辨似”,“醒误”,“韵法直图”,“韵法横图”等多种附录,从不同的方面告诉读者正确书写,阅读和辨认汉字。如“运笔”收有73个不同形体的字,一一标出各字的书写顺序,以便读者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培养正确的书写笔序;“辨似”列有500个265组笔划形体微异的字,分别注明音义或点明写法,以示区别;“醒误”则列举一些容易写错或为坊间误刻的字;“从古”,“遵时”,“古今通用”则分别指出何字应从古体写,何字应按当时的通行写法,何字两者兼可等等。从中可以窥见汉字演变的轨迹,为文字工作者提供参考。

这部字典刊行之后,清朝学者朱彝尊在《重刊玉篇·序》里大加称赞,评价为“今之塾师,《说文》、《玉篇》皆置不问,兔园册子专稽于梅氏《字汇》”。足见《字汇》在当时是受一般学者、老师、学生欢迎的。后来的《正字通》、《康熙字典》的编纂也是“依据明代《字汇》”而“加以增订”的。可见这部“世所通用”的通俗《字汇》在当时影响之大。新中国建立以后编的词典、字典虽然对部首分类有所调整,基本体例还是大同小异。

《字汇》在中国字典编纂史上的诸多开创之举:创立了难字检字表、部首表,创立了按照笔画顺序和笔划多寡检索的检字原则,创立了214部偏旁部首,改变了以往字典收字“轻俗”“重正”的传统偏见。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