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位荣获美国博士“金钥匙”最高奖的是王素义女士

中国第一位荣获美国博士“金钥匙”最高奖的是王素义女士。

她早年毕业于江苏镇江(今江苏省镇江市)的崇实女学。

崇实女学是中国最早期的女子学校之一。原为镇江宝盖山的镇江女塾,后称为崇实女学。

这是西方传教士以教会名义创办的。

崇实女中培养了一些有用人才,其中有不少是著名学者:
除第一位荣获美国博士“金钥匙”最高奖赏的中国女性王素义;
还有国民党卫立煌将军的夫人朱韵珩;
数学家周家澍教授的夫人蒋安乐等都是此校毕业;
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作家赛珍珠的母校。

解放后改为公立,命名镇江市第二中学。

镇江崇实女子中学(今镇江市第二中学),最早可溯源到1884年附设于镇江银山门基督教堂的一座女塾,后迁至宝盖山并名“镇江女子学堂”。因所在山头定名风车山,学校为“风车山私立女子学校”。辛亥革命后学堂更名为私立崇实女子学校(附幼稚园,小学)。据校史载:1908年,学校定校训为“崇俭务实”,后改“崇俭朴实”,并取其首尾“崇实”为校名。1924年《申报》新闻提到“风车山崇实女校”。1926年因幼稚园、小学分离,学校遂名“崇实女子中学校”。

崇实女子中学校是美国基督教会美以美会(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在中国通商口岸创办的一所教会学校。这里既是“中华基督教妇女节制会”发源地,是中国妇女节制运动的滥觞之所,被称为“我国女子正式学校的鼻祖”(张宝生:《三十年代的一本禁毒刊物》,《中华读书报》1999年3月24日),崇实女中也是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作家赛珍珠的母校。赛珍珠少年时代在这里求学:上午在家随母亲学西方课程,下午到崇实女中就读中文课程。1914年赛珍珠在美国完成大学学业后,又一度在这所中学授课,反哺母校,传为佳话。赛珍珠在她的自传里有多处提到这所中国女子学校。研究中国近代教育史、妇女史、基督教传教史的学者,不能忽视崇实女中。

汉语“崇实”一词,内涵很丰富,中国的儒学用,基督教用,伊斯兰教也用,可以说是个跨文化的词汇。今天韩国、中国台湾等地校名常见。韩国有一所私立“崇实大学校”(Soongsil University)。 “镇江崇实女中”的英文名字是什么?现在一般就用汉语拼音“Chongshi Girls’ School”。

《北京周报》一位记者汪健女士,是一位执著的赛珍珠研究迷。她多次来信,屡来问讯,认为这样翻译没有道理,不合习惯,也不合历史。汪女士,憾余生也晚,何曾知悉半世纪前的旧况? 高锦茹、张作颂女士都是正宗的“崇实”校友——解放前的毕业生,有人曾致电求教,谁知两位前辈都答:不知道,校牌、校徽、毕业证书上都没有英文。

在赛珍珠的自传《我的中国世界》,作者竟也没有说出校名。一次偶读崇实女中1937年5月一册校刊《晨钟》,为“镇江崇实女子中学校学生自治会学术股编印”。作为外国教会学校的校刊,全册竟无一句英文。原来1927年后,教会中学先后在国民政府立案注册,接受政府领导和监督,但同时又与原属教会在行政、经济、宗教活动上保持一定联系。崇实女中是1931年6月获江苏省教育厅批准立案。此后,学校的世俗化倾向已很明显。

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编《中华基督教会年鉴(1934-1936年)》第13期(上海:广学会,1936年出版,台湾:中国教会研究中心,橄榄文化基金会1983年影印版),上面有“中国教会学校列表”,其中崇实女子中学校为“Olivet Memorial Girls’ School”,地址在风车山,校长为钟美琏。

“Olivet”与“崇实”什么关系?今镇江二中校园内存有一块白色碑石。上镌“1921 OLIVET MEMORIAL”铭文。多年辛勤搜集整理校史的刘龙先生告知:1920年美国基督教会决定扩建崇实女中,教会中一位渥列维特老小姐(Miss Olivet)立下遗嘱:将遗产赠予崇实女中扩建校舍。

同年施工,一幢2层40间16个教室及礼堂的教学楼于次年12月17日竣工。教堂楼屋角石上镌上文以纪念渥列维特老小姐。以上来源于刘龙先生1986年前后与长期在校任职、有“三朝元老”之称的慕淑勤老师(1898-1995)的访谈,是一段口碑史料。

“Olivet”译成汉语是“橄榄山”。据《圣经》,此山位于圣城耶路撒冷,是耶稣布道和升天之地。耶稣坐在耶路撒冷圣殿对面的橄榄山上,和门徒进行对话,人们将此称为“橄榄山对话”,这是基督教文化的著名典故。橄榄文化就是基督教文化的一部分,上文提到翻印《中华基督教会年鉴》的社团“橄榄文化基金会”,全称是“基督教和橄榄文化事业基金会”。美国伊利诺州卑本内史城有一所奥利弗大学(Olivet Nazarene University),密歇根州有一所奥立佛学院(Olivet College),创办地或所在地地名都与橄榄山这一“圣山”有些关联。

承北京大学陶洁教授赐教:她从前上的教会学校,中文名是“中西女中”,英文名是“McTyiere”,是一位教士的姓氏,是个有名的人。以前教会学校常常有中文和英文两个名字。前者对中国人,后者对他们募捐对象的外国人。中西女中和McTyeire就是一个例子。由于memorial一词,这个名字有纪念那位老小姐的含义。美国叫Olivet的学校很多,但不是所有的都有memorial。英文里常有一个词或短语有好几个含义。Olivet Memorial Girls School这个名字起得很好,既有宗教色彩,又有纪念那位捐款人的意义。

鉴于这些,镇江崇实女中1921年后的对外英文名是“Olivet Memorial Girls School”,直译成汉语是“渥列维特纪念女子中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