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境内最早的教会出版机构墨海书馆由英传教士麦都思创办

该系列: 上海墨海书馆 共 2 篇, 此篇为第 [part not set]

麦都思(1796—1857),英国传教士,出生于伦敦,幼年入圣保罗教堂学校,14岁随印刷工人伍德学徒,同年成为基督徒。

从1816年,他先后被英国伦敦会派往东南亚一带,主要在华人中传教,前后近20年。

在马六甲他学会马来语、汉语和其他中国方言。在巴达维亚(今雅加达)他设立教会学校,开办印刷所,先后印行30种中文书籍,宣传基督教义。

1819年在马六甲被任命为牧师。期间曾于1835年从广州北上,游历上海、山东、浙江、福建沿海等地。

1838年曾在广州编印《各国消息》中文月刊。鸦片战争中,他任英军翻译。

1843年11月,上海开埠,麦都思即到上海定居,将巴达维亚印刷所迁至上海,定名墨海书馆。

这是一位外国人在中国开办的第一个现代化的印刷出版机构,也是铅字印刷工艺首次传入上海。

麦都思在墨海书馆得到王韬协助,将圣经翻译成中国人易于接受的中文本。

同时聘请伟烈亚力、艾约瑟、王韬、李善兰等人为编辑,印刷出版西方科学书籍。

如李善兰与伟烈亚力合译的数学著作《代数学》、《代微积拾级》,李善兰与艾约瑟合译的物理著作《重学》等。

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之前曾由传教士和徐光启合译了前六卷,墨海书馆第一次出版了全译本。

这些书籍都是第一次在中国出版。

有些译著的影响还远及东瀛。墨海书馆出版的《博物新编》从上海传到日本后,被多次翻刻和译制,日本还出版了《博物新编译解》,像过去注释儒家经典一样注释这些汉译西籍。

墨海书馆的其他译著也在日本被大量翻印,对日本早期接受西方文化起了一定作用。

1857年1月,墨海书馆创办了《六合丛谈》月刊,由伟烈亚力任主编。这是上海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杂志,内容有科学、新闻、宗教等,撰稿人除英国传教士,也有一些中国文人。

麦都思在上海山东路一带建立了伦敦会总部,包括墨海书馆、天安堂和仁济医院,这一带被人称为“麦家圈”。

1845年,他曾化妆到江、浙、皖、赣等丝茶产区活动,撰《中国内地一瞥——在丝茶产区的一次旅行期间所见》一书。

1848年3月,他与雒魏林、慕维廉,违反上海开埠时议定的“外人行走之地,以一日往返,不得在外过夜”的规定,擅自去青浦传教。

他们在向群众散发布道书时,与当地看守停运漕船的水手发生冲突,三个传教士受轻微伤。

英国驻沪领事借此挑起事端,激起中国第一件教案——青浦教案

1853年夏,他在上海英文《北华捷报》上发表其全文翻译的太平天国文件,并加评语,建议对太平天国应暂取“中立政策”。

1856年9月,麦都思回国述职探亲,次年1月在伦敦逝世。

同系列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