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家专业话剧教育学校上海通鉴学校由王钟声创办

该系列: 上海通鉴学校 共 2 篇, 此篇为第 [part not set]

王钟声(1880年—1911年12月03日),男,汉族,名熙普,钟声是其艺名,上虞(今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人。我国最早创导话剧运动的戏剧家之一。

早年临笔,书法遒秀,尤功油画。

王钟声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家庭。自幼聪敏好学,负志远大。1894年,到上海学习外文。甲午战争失败后,他深为清廷的腐败、国家的积弱忧心忡忡。

1898年,自费到德国攻读法政。留学期间,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影响,十分憎恨封建专制制度,产生了强烈的革命思想。1906年学成回国后,曾在广西巡抚处当幕僚,后来又任法政学堂的监督和洋务局的总办。

他认为“中国要富强必须革命,革命要靠宣传。宣传的办法,一是办报,二是改良戏剧。”因而,他辞职卸官,立志改革戏剧。

WANG-Zhongsheng(图:王钟声)

1907年,他不顾家庭的阻拦和社会的压力,离开广西来到上海。一度东渡日本,1907年回国。受在日中国留学生创办的新剧社——“春柳社”的影响,他回国后,凭着一腔热忱,加上聪明机智、擅长言辞、富有组织能力的天赋,在马相伯、汪笑侬等人的帮助下,组织起中国第一支新戏剧团“春阳社”

不久,在上海公开演出国内第一出新戏,即话剧《黑奴吁天录》,引起观众的共鸣。他在剧中扮演女奴意思赛。

又创办文艺新剧场,专演新戏。编排了《秋瑾》、《徐锡麟》、《爱国血》、《共和万岁》等一批宣传革命、颂护革命志士的新话剧,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他亲自参加演出《黑奴吁天录》、《社会阶级》等剧。编演的进步话剧有《仇情记》、《爱海波》、《张文祥刺马》等剧。为扩大新剧影响,奔走沪、苏、杭,到处演出。

1908年,他又和任天知等创办了中国第一所话剧学校——“通鉴学校”,以培养新剧人才。

他是位出色的演员。无论扮演“长剑戎衣”的“勇夫健儿”,还是扮演“柔声娇态”的“秀媛名珠”,无不惟妙惟肖,生动逼真,深受观众喜爱。

1909年,他带剧团到北京,与著名京剧演员杨小楼、梅兰芳等同台表演。

1911年初,他率剧团在京津各剧场演出《热血》、《鸣不平》、《官场现形记》及《秋瑾》、《徐锡麟》等戏,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也引起清政府的注意。

1911年7月,他被清政府拘捕,押送回浙江原籍,“交地方官严加管束”。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后,他参加了上海的武装起义和光复。

同年底,北上天津编演《官场现形记》、《宦海潮》等剧,不久,到天津,准备发动天津武装起义:“谋运动军界,以为内应”,即在租界与革命党人酝酿起义,事泄,被清政府逮捕遇害。

1911年12月2日,王钟声被袁世凯的走狗直隶总督陈夔龙串通奥租界的领事馆和警察局逮捕。在法庭上,王钟声大义凛然地说:“我是革命党,你们把我怎么样!”

次日,在刑场上,他也毫无惧色,慷慨激昂地对围观的群众进行演说,高呼:“驱逐鞑虏,光复大汉!”当刽子手第一枪没有打中时,他还连声大骂陈夔龙是奴才。

后连中三枪,壮烈牺牲。

同系列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