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关于咸菜的记载出于《诗经》

蔬菜的生长是有季节性的,不能做到持续供应,于是我国的先民们发明了腌渍咸菜和酱菜以保证常年都有菜吃。

腌菜的方法统称为“菹”(读音“租”),在现代汉语里指酸菜、腌菜。

“菹”字最早见于《诗经 小雅 信南山》:“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

“菹”的原意是指沼泽或指用刀切碎食物,而《说文解字》解释为:“菹,如酢菜也。”

“酢菜”是指经腌浸浸泡后带有酸味的咸菜。大概腌菜既要把菜切碎,又要用盐水浸泡,所以就把咸菜又叫做“菹”了。

《周礼》中记载有多种不同的“菹”,如韭菹、菁菹、芹菹、笋菹等。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的《作菹》篇记录了29种淹菜的方法,有光用盐腌的,也有加醋、加糟、加糖、加蜜腌的。

汉代崔寔《四民月令》中记载:“正月可作酱,上旬炒豆,中旬煮之,以碎豆作未都,至六、七月之交,分以藏瓜。”这是用豆酱腌制酱瓜的最早记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