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散文诗是沈尹默的《月夜》

中国最早的散文诗,是现代诗人沈尹默(1883—1971)所创作的《月夜》。

它写于1917年,诗中塑造了一个在霜风明月中与高树并立的“我”的形象,反映了当时个性论者的精神特征。它为中国文坛散文诗的发展开了先河。

1918年,在刘半农的大力提倡及实践下,创作散文诗的人越来越多。

一直以来,沈尹默以他的书法闻名于世,被海内外公认为一代书宗和现代中国书法第一人,著名文学家徐平羽先生,谓沈尹默书法艺术成就,“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无愧。”

已故全国文物鉴定小组组长谢稚柳教授,认为:“数百年来,书家林立,盖无人出其右者。”却很少有人知道他初以诗名,是新诗的拓荒者,在新诗的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一席之地。

沈尹默原名君默,出生于陕西汉阴(今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杰出的教育家、学者、诗人、书法家,中国新诗体裁的倡导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曾二度留学日本,历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兼国文门研究所主任、河北省教育厅长、北平大学校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上海书法篆刻委员会主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等职。

中国现代诗歌是五四运动以来的诗歌,主要指新体诗,其特点是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的新的时代内容,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中国新诗的第一批成果出现在1918年1月出版的《新青年》第四卷第一号上,首次刊发了9首新诗胡适、沈尹默、刘半农各3首,其中沈尹默的《月夜》、《鸽子》、《人力车夫》三首是最早的散文诗试作

沈尹默的《月夜》,只有短短的几句:

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月夜》一出现就被受重视,被誉为 “在现代文学中,最早赞颂‘独立人格’的是学者兼诗人沈尹默。他1917年冬天创作、刊于《新青年》第四卷第一号上的散文诗《月夜》即是。”

诗评家废名认为“不愧为新诗的第一首诗” 。

1919年编辑的《新诗年选》选了沈尹默新诗五首,在《月夜》诗后,有署名“愚庵”(康白情)的评语:“这首诗大约作于一九一七年的冬天,在中国新诗史上,算是第一首散文诗。其妙处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

《新诗年选》后面附有“一九一九年诗坛略记”,亦云:“第一首散文诗而备新诗的美德的是沈尹默的《月夜》”。随后沈尹默又相继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新诗15首。

沈尹默的新诗虽然只有18首,却少而精,他作为新诗的伟大开拓者,在中国的诗歌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比较有意思的是,沈尹默在新诗获得很高反响的时候,他却将创作方向转向了旧体诗,历时数十年创作了近300首旧体诗,1982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沈尹默诗词》收入作者的新、旧诗作品共301首。

与沈尹默同时并称的“三沈”,兄长沈士远,三弟沈兼士,昆仲三人同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享誉海内外的文化名人。

一门出三杰,汉阴,养育了三位民族英才,实乃汉阴之幸事。

为了纪念和缅怀他们,2002年汉阴县委、县政府作出《关于建设“三沈纪念馆”的决定》,并举行了首届中国“三沈”文化研讨会。

纪念馆于2003年12月12日在“三沈”昆仲曾读书生活过的原“汉阴书院”和“江南会馆”奠基兴建,2004年9月25日主体展馆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中央文史馆馆长、全国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中国书法协会名誉主席启功先生题赠了“沈氏士远尹默兼士三贤汉阴三沈纪念馆”和“沈氏三贤汉阴堂”,2013年是沈尹默先生诞辰130周年,汉阴县将组织系列活动来纪念这位文化界的泰斗。

一代宗师沈尹默,以政治活动能力见长,以书法艺术闻名于世,却以微量的白话诗作品为自己在新诗史上确立了如此重要的坐标点,令人称奇,无愧乎五四运动前国内作新体诗第一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