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元散曲选本是《乐府新编阳春白雪》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并称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两种体制。散曲是诗、词之外的另一种诗歌体裁。杂剧是戏剧文学脚本。

元散曲作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流行于民间,当时称乐府,因起自北方,故又称北方乐府。

由于词在文人手中,内容日益空虚,题材日益狭窄,形式日趋僵化。铺采擒文,寡情瘠义,早已失去了生气与生机。

散曲,以其形式活泼,通俗易懂,音乐性强,渐为人们喜爱,最终蔚为大观,直与前朝的唐诗、宋词相匹敌。

在元代,散曲以特有民族风格、地方色彩和丰富多彩的内容成为压倒传统诗词的新诗体,给中国诗歌史留下了光辉一页。

散曲是在金代的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胡乐番曲而形成的。散曲的产生、发展与辽金这些胡曲有着密切关系。

如王世贞《曲藻-序》说:“曲者词之变。自金元入主中国,所用胡乐,嘈杂凄紧,缓急之间,词不能接,乃更为新声以媚之。”

而徐渭《南词叙录》亦云:“今之北曲,盖辽金北鄙杀伐之音,壮伟狼戾,武夫马上之歌,流入中原,遂为民间之日用。宋词既不可被管弦,南人亦遂尚此,上下风靡。”

元代散曲在思想和艺术方面取得了很高成就,但也有许多思想平庸,甚至趣味低下,专门描写男欢女爱的艳情之作,充斥其间。

相当数量的作品,贴近现实,敢于指摘时弊,针砭苛政。在反映现实的广度与时代心理的深度上,为诗、词等正统文学样式所不及。

至于风花雪月、隐居闲适之作占有极大数量,有着明显的自娱的性质。

散曲萌生于乡野,繁盛于市井,一跃上文学殿堂便显示出无限生机,从而成为元代文学的主流。这对宋元以来文学走向通俗化的进程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最早的元散曲选本, 是元代散曲作家杨朝英选编的《乐府新编阳春白雪》.约成书于元仁宗皇庆年间 (1312年—1313年) .分为前后两集, 共10 卷.前集5卷为小令492首, 后集5卷为套数47套。

它以曲调分类, 共选散曲70余家。所选作品风格各异, 反映了元代中叶以前散曲曲坛的概貌。

它不仅是元代散曲选集传世版本中刊印最早的一种,而且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种

全书卷首有元人贯云石于元仁宗皇庆二年 (1313年) 写的序言, 它是对元人散曲创作及艺术风格所作的最早的评论

由于有《乐府新编阳春白雪》和编者后来选编的《朝野新声太平乐府》, 元代散曲才得以保存至今。

散典以1300年为界,大致可分成前后两个阶段。前期散曲浑朴自然,纯乎天籁。如关汉卿、姚遂、商挺、白朴、马致远、卢挚、王实甫。后期散曲则以张可久、乔吉、贯云石、睢景臣、刘时中为成就突出。

世之论曲者,往往从语言风格上,区分本色,文采两派。

前者以关汉卿、商挺为代表,后者以马致远、乔吉为代表。

今人隋树森编纂的《全元散曲》是一部极见功力的元人散曲总集,共收元人曲家近220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