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古老的名刻是《禹王碑》

2007年7月,湖南省文物局文物专家初步论证确定,在中国南岳衡山发现的一块巨石是失踪千年的禹王碑。

2007年6月20日发现此碑后,湖南省文物局先后几次组织专家随即对巨石进行考古鉴定,他们拓印出大量的文字笔画刻痕,并查找相关资料证实:这块巨石从所处位置、形状、大小及周边的环境与史料吻合,初步认定其确属失踪千年的禹王碑母本。

据史料记载,禹王碑是中国最古老的名刻,碑上刻有奇特的古篆文,字分9行,共77字。碑高1.7米,宽1.4米。因字体奇古,似蜷身蝌蚪,难以破译,著名历史学家、甲骨文专家郭沫若钻研3年仅识得3字。

碑上文字字形如蝌蚪,既不同于甲骨钟鼎,也不同于籀文蝌蚪,苍古难辨。很可能是道家的一种符录,也有说是道士们伪造的。

末行空处有寸楷书“古帝禹刻”4字。

characters -hard-to-read-on-Chinese-Yuwang-Stone-Tablet(图:禹王碑上难懂的文字)

根据传说,这块功德碑的碑文记述和歌颂了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曾被称为南岳衡山的“镇山之宝”,与黄帝陵、炎帝陵同为中华民族的三大瑰宝。

早在20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湖南衡山县(今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福田铺乡云峰村七组就发现这块巨石疑似禹王碑,该石有一不规整两虬相交平面,向中微凹,面上有不规整的纹饰,明显可见人工凿痕。

因无人辩识,巨石被一农户砌房时砌进了墙体。

关于禹王碑的记载,最早见于唐代韩愈、刘禹锡诗作,但二人并未实地考察过。亲见亲摹其碑文的,是南宋时的何致。南宋嘉定五年(1212),何致游南岳,遇樵夫导引至藏碑处,始摹碑文。何致过长沙时,刻碑于岳麓山峰。明嘉靖十二年(1533),潘镒剔土得碑,遂摹拓流行于世。明代学者杨慎、沈镒等都有释文。碑文主要记述大禹治水之功绩。西安碑林、绍兴禹陵、云南法华山、武昌黄鹤楼等处,均以此碑为蓝本翻刻。

现在在湖南省长沙市有禹王碑景区,但那块放置在岳麓峰上的禹王碑是一块仿制品,此碑是北宋时人们从衡山拓来的复制品。1935年建石亭护之,亭侧有清欧阳正焕书“大观”石刻,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而真正的母碑即为衡山发现的禹王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