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中最早的狐妖形象是《山海经》中的九尾狐

中国文学中最早的狐妖形象是一只“九尾狐”,来自于春秋战国时代编纂的山海经。《南山经》云:“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还有《海外东经》云:“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以及《大荒东经》亦云:“有青丘(青邱)之国,有狐九尾。”

相传狐狸的尾巴是用来储存灵气的地方,当狐狸吸收了足够的灵气,尾巴就会一分为二,到最终裂变成为九条尾巴。当狐狸拥有九条尾巴之后,就会有不死之身。而且还会喷火。毛发为金黄色,脸白色,也就是所谓“白面金毛九尾妖狐”。

《山海经-南山经》中记载的青丘之山上有九尾狐,能吃人,但人吃了它也能不受蛊害。郭璞在《大荒东经》中又注九尾狐是祯祥之物。

《吴越春秋》中记载了大禹遇九尾白狐而娶涂山氏的故事。在后世被传为了涂山氏本人就是九尾狐狸。

自汉代始,九尾狐象征了子孙繁息,甚至兔,蟾,九尾狐,三足乌并列为西王母的伴从,都是祥瑞的象征。

九尾狐的妖化自李逻注《千字文》起,李逻解释在“周伐殷汤”一句中妲己就是九尾狐,这一说法也被《封神演义》采用。

从妲己与九尾狐被画上等号后,以九尾狐为代表的一干狐妖便成了魅惑的象征,从《西游记》中的“玉面狐狸”到《聊斋志异》里的众多男女狐狸,几乎都是喜欢找年轻男女交配的妖怪。对于那些喜欢在小说中加入些羞羞的事情又不能总写良家民女跟人私通的,就让狐狸来充当这一角色,因此中国小说中狐妖很多,倒跟狐狸在中国有多少关系不大。

外国也有狐妖的传说,不过大多是由中国狐妖的故事演化而成的。

九尾狐的传说也流传到了日本和朝鲜半岛。

外国的狐妖主要集中在东亚,最著名的也还是九尾狐。有部韩剧叫《我的女友是九尾狐》;在韩国传得最广的的狐狸妖怪就是九尾狐。不过里面的九尾狐女主角只喜欢吃牛肉,这让人不太能理解,可能是韩国人自己对牛肉这种贵族食物的执着吧……

相比之下,日本人就有创造力的多。他们直接把妲己的故事续了个开头和结尾。在日本的故事里,九尾狐是印度妖怪,变作华阳夫人祸乱印度王族,被个老和尚赶到了中国。

在中国变成妲己搞灭了商朝,又被姜子牙赶到了日本。(其实按照历史上的时间顺序应该是先妲己,后华阳夫人)在日本化为玉藻前,又胡闹了一段时间才被阴阳师封印(一说是印度和尚追来日本封印的)。变作杀生石,吐出毒气危害人畜。这石头就在那须野,去日本玩的话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中国对日本的妖怪输出极大,日本对中国的许多妖怪都进行了继承和重制,在日本的妖怪体系中,狐、狸是两种有名的喜欢捉弄人类的妖怪。

狐狸按照等级分为野狐,气狐,空狐,天狐四级,越到后来越强。同时,狐狸也作为丰收的象征“稻荷神”而存在着。不过归根结底,外国的妖狐传说大部分还是起源于中国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