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下海”一词指的是混黑道或做妓女

中国改革开放后,“下海”一词非常流行,它多指放弃原来的公职工作,到一个新的行业去经商,创业。

其实这个词在20世纪的旧上海已然有之,可它原来的本意却和社会黑暗面密切相关。

有这样一个故事:清朝一名状元遵从母亲的遗嘱为家乡修建一条桥。当桥修到一半时,桥墩打不下去了,百姓相传“海龙王不同意”。状元就和县令商量贴一则告示,寻找能下海同龙王谈判的人。

告示贴了数月,可是迟迟无人揭榜。机缘巧合下,衙役们在一家酒馆里找到一个叫“夏德海”的酒鬼,谎称找到了“下的海”的人。当然这只是传说,这个传说来自于戏曲《洛阳桥》。

据有关资料记载,“下海”这个词源于旧是社会帮会的行话和切口。俗语说,“胜是王侯败是寇”。古时,人们称被打败之后逃离家园落草的为寇,称躲藏在江河中的岛屿或海外的为江洋大盗。

民间称“明为正道业,实为黑道者”的为“海”。

在清道光年间,一些远送皇粮的“青帮成员”失业后走上黑道,人们称这些人为“下海”。此时,“下海”就成为黑道组织的行话和切口。

而且,“下海”还有另外一层含义,指一些良家女子为生活所迫而沦为妓女,妓院里的人就称她们是“下海”。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黑道行当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一蹶不振,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下海”这个词语原本的意思也渐渐地被人们所遗忘。

改革开放后,很多敢于拼搏、勇于创新的人,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到一个拥有巨大的风险和可观的回报的新行业去从事商业活动。

人们称这些人为“下海”。这时的“下海”已经和原来的意意风马牛不相及了。

在现在,“下海”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代表着拼搏、勇敢、坚强和创新。这种精神一直鼓励着人们,去发现,去创造,去实现自己人生的梦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