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拆除的济南老火车站曾是世界上唯一的哥特式建筑群落

济南老火车站是指“津浦铁路济南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著名建筑师赫尔曼-菲舍尔设计的一座典型的德式车站建筑。它曾是亚洲最大的火车站,世界上唯一的哥特式建筑群落,登上清华、同济的建筑类教科书,并曾被战后西德出版的《远东旅行》列为远东第一站。

济南老火车站由德国建筑大师赫尔曼-菲舍尔(Hermann Fischer)设计,始建于1908年,于191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这是一组具有浓郁的巴洛克风格的哥特建筑群。建筑师按照使用功能组织空间,主次分明:形象高低起伏,错落有致。

disappeared-Jinan-old-train-station(图:已被拆除的济南老火车站旧影)

即使同过去的北京前门老火车站或上海老火车站相比,济南老火车站在外貌上也要略胜一筹。

车站以南立面为正面,入口砌以宽大的石台阶,与门前孔武有力的柱廊形成了匀称、协调的沉实风格,传递给旅人一种笃实、稳重的良好感觉。入门后为候车大厅(后来改作售票厅),平面方形,拱顶高约13米,上覆双坡瓦屋面。南北两墙上嵌以宽大的拱形高窗,镶彩色玻璃。在候车大厅之东突出一个低矮的绿色球型穹顶,是当年的售票室所在。

火车站的西部是一排三层(包括屋顶层在内)的辅助用房,阁楼山墙舒缓的曲形线条连绵起伏,与候车大厅的穹顶和拱窗互为呼应,从整体上散发出一种稳重而流畅的气息。

立面最引人注目的是候车大厅与辅助用房之间高高耸起的一座高达32米的圆柱形钟楼,是济南老火车站的构图中心,堪称为全部设计中的点睛之笔:如果说济南老火车站是世间汪洋人海中的一座小岛,那么这坚实而高耸的钟楼就宛若指引一叶叶小舟的灯塔了。

当年它和德国人二十世纪初设计的胶济铁路火车站(现为济南铁路局公用建筑)相距仅数百米。两座颇具规模、均为欧式风格的车站近距离并存,这在中国大城市中极为罕见。

1992年被谢玉堂副市长评价为“看到它就想起中国人民受欺压的历史,那高耸的绿顶子(穹顶)……就像希特勒军队的钢盔”而下令拆除。

建筑拆除时遭到市民和学者的强烈反对。1992年7月1日8时5分,正式拆除。这事情当时在全国的学术界可谓骂声一片,痛斥当局者“没有文化”。德国方面要求回收大钟,但未果。2008年6月原大钟在济南铁路局一仓库内发现。同时遭拆除的包括一直被当作殖民记号的日本宪兵本部大楼、德国电报大楼、瑞蚨祥老店甚至万竹园前园等。

赫尔曼-菲舍尔的儿子曾经每年带领专家人员来济南对其免费检修,在1992年来济南时看到父亲的作品已经不在了,就很伤心而且愤怒的离开了济南,并说从此不再来济南了。据说济南火车站可以用几百年都没问题,而且还可以自然降温,由于建筑实在坚固,本计划一月拆完的火车站竟拆了半年。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毫无特色的新火车站,中国最有特色的火车站就这样永远消失了。在英国的一所大学里,一位教授在介绍中国济南的“老火车站”时,足足讲了40分钟。在老火车站拆除之前,无法计数的市民,涌到老火车站。很多家庭几乎是全家出动,大家扶老携幼,合影留念,与这座陪伴了他们近百年的建筑,作最后的告别。

济南老火车站拆除后不久,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故事片《大浪淘沙》中的男主角于洋出差到济南,火车开进济南站,同行的人请他下车,他向车窗外看了看说:“慌什么,还没到济南呢,那车站很漂亮,有一个德国人建的钟楼。”他主演的那部片子很多故事发生在济南,外景自然也少不了大明湖、千佛山、第一楼和老济南站。当同行的人告诉他这就是济南站,老车站已拆掉时,他惊讶不已,坐在车上半天说不出话来。

1995年6月8日,国家投资3.9亿元的济南新客站改扩建工程竣工。

2万平方米的站前广场是老站广场的两倍,新建的8个候车大厅横跨在4座站台和10股线路上,可同时容纳1.1万人候车,是老客站的5倍。不过,当济南人每每会提及老火车站。他们对老火车站的怀念和情感,恐怕是不会转移到既无历史、又缺美感的新建筑上了。拆城还在继续,一座具有江南气息的老城,正在被高楼大厦所取代。

济南市民愤愤地说:“我家门口在修路,尘土遮天蔽日。我烦透了这个走向现代化的过程。”曾经阅尽济南开埠百年的济南老火车站,如今已经铅华落尽。这座已消失的建筑,成为老济南人心中永远的伤口。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