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深只对有情人

我觉得到美国的中国人素质比国内高。
间谍我不认识,CCP的官不算在内。
大外宣另说。
也不说领救济的排队的中国人。
(救济是给有需要的人,有需要可以去领,排队,尊重食品,不倒卖换钱就好)
我说的是一般的人吧。
比如说他们的勇气。
比如说他们的见识。
我不是说我,我说的是那些见识、勇气、水平跑在我前面的人。比我来得早的人至少都是比我先开化。
再比如说他们会比国内坦诚多了。
在中国,整个国家从上至下都在一种机密的潜规则状态下。
中国人是啥也不敢说,啥也不想说。
只能说爱国、“我觉得中国很好,比美国好”这种屁话。
他们敢说“我需要性交”这种话吗?
他们倒是敢说“我需要钱”这种话。
在国外,很多中国人会很坦诚地讲他们的故事。
比如,今天离婚了,明天结婚了。
比如,今天赚多少钱了,明天失业了。
比如,今天创业了,明天关门了。
比如,今天同居了,明天分手了。
在美国社会,前辈移民们比国内活得直接、顾忌少、更像个人,我说的是心情和状态。
至少,在国外,你可以直接说,说自己,说别人,至于说别人的人是不是自身毛病多需要另说,但是至少可以是个人。可以想说啥说啥。
每个到国外的中国人都是有故事的人。
人们常说移民是人生重大转变。
做出转变本身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
很多人都是主动说出他们的故事的。
在推特上海外的有些中国人也会经常主动地公开他们的故事和感叹一下。
比如一位母亲给国内的儿子寄钱、寄这寄那,但儿子从来不给她打电话,自己打电话过去,儿子还说:嗯,有什么事吗?没事我还忙呢。就要着急甩电话。
从许多小故事当中可以了解人生悲喜,人情冷暖,社会百态。
有人会说你尽看一个小事和小黑点啦。
不是,人们讲出的一件小事背后还有很多很多的事。但一般人不会拉清单是吧?(那种爱给别人拉清单的才是满眼都是刺呢)。一个小黑点背后可能是一瓶墨水倾倒了,只是滴落到一片白上面的那一团在某天令人情绪不佳,不吐不快罢了。毕竟大家不是圣人嘛。
或者那小刺令人在某天特别痛和感伤而哭,但是得了肿瘤的人可能天天疼倒不会天天哭对不。
据说小说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
就是把许多人优缺点都集中在一个人物身上表现一下。
小说也只是选取一些细节和桥段,不用不停地堆积故事,去塑造一个人物。
希望读者听一个故事,去思考和自己有点关系的。有点启发。
就打电话这个小事,我发现国内有一种人,不管老的还是小的。
在亲情中,有种人从来不主动打电话给自己的亲人,都是等着别人打给他们。
在朋友中,或许久久不联系。有时候还会主动一下。
但亲情中,有些人就相当自把自为啦。
有些小的,可能是怪父母离婚,或者自己的母亲出国,没陪着自己,可能一肚子怨言,或是被宠溺惯了。所以从来都是用“喂“或者根本没有称呼来打招呼。
有些老的,从来不主动给自己的子女打电话,说凭什么要我打给他们,他们是小的,应该主动关怀我。对子女也用喂或者无称呼来招呼。
之所以这些维系没断,是因为善良和弱势的一方从来不直接说教对方,如果这一方这样做,对方就要甩电话啦。
所以难道还不允许弱的那一方到推特上、到网上对着树洞吐槽一下吗?
有人说中国人是巨婴社会,那是把中国人说得太好啦。
把他们称为巨婴,意味着活到老,还是个孩子,要担待,要体谅,还像个孩子,巨大的婴儿嘛。
当然,也有关系不错的,父母常给成年孩子打电话的,孩子啊,爸妈想你啊,怎么你不打个电话来啊。但是孩子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反之亦然。
光一个打电话上,人们讲出的故事就已经是千姿百态了。
于是我的总结就是,既然到了海外,少他妈给国内打电话或联系。如果那些电话并不令人愉悦,总是一些无礼、无理、无情、无聊的屁话的话。
有情饮水饱,无情食饭饥。
到国外,过好自己就行,想怎么过怎么过,既不用给国内呕气,也不需要为他们奋斗,既不需要为他们难过,更不需要为他们颓废,哪怕此生你一事无成,你最大的成就就是你曾经选择了自由。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