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己诏

什么是罪己诏,就是中国古代从上古时期开始,帝王就主动向天下黎民百姓认错:对不起,自己错了,我不该干什么或应该干什么,现在我要改正错误。

以下为网络综合摘抄:

在古代的典籍里能够找到的“罪己诏”模本,是《尚书》中的《汤诰》和《秦誓》。文字比较详细并且能够作为模本的,是《吕氏春秋》里出现的这句后代“罪己诏”常用的格式语言:“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讲的是商汤罪己的故事。所以,“罪己诏”的起源,古人认为是从“禹、汤罪己”开始的。据古籍记载:大禹登上帝位后,有一次,无意中看见了犯罪的人,就伤心地哭了起来,左右问其故,禹曰:尧舜之时,民皆用尧舜之心为心,而予为君,百姓各以其心为心,是以痛之。

禹见民心涣散,深感内疚,认为自己没有当好这个帝王,于是自省自责,主动承担失查和保护的责任。商灭夏后,汤也布告天下,安抚民心,此布告史称《汤诰》。在“汤诰”中,汤检讨了他自己的过错。禹、汤“罪己”,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后来经附会神化,遂成为后世皇帝效法的“罪己诏”。

周成王平定管叔、蔡叔的叛乱之后,他担心“家国多难不堪忍,又陷困境多烦恼”(《诗经-周颂-小毖》),就反思了祸乱产生的原因并做诗自诫:“莫予荓蜂,自求辛螫”(大意是:没人把我来牵扯,祸害拖累自己找)。《尚书-秦誓》记述了秦穆公也曾在劳师远征惨遭败绩、付出数万将士的性命后,做了“罪己诏”,结语曰:“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邦之杌陧,曰由一人;邦之荣怀,亦尚一人之庆。”提出了一国之君与国家安危的关系:国家有危险,是因为我一人之过;国家安宁,也是因为我的原因。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颁布“罪己诏”的人是汉文帝。公元前179年,有人建议汉文帝要早立太子,汉文帝不同意,就颁“诏”说:“朕既不德……”意思是说,如果我现在立太子,就是更加加重了我的不道德。同年冬天,汉文帝又下了一个“罪己诏”。

汉武帝在位时,为了维护国家北方的安全,多次派卫青、霍去病等大将征讨匈奴,以保证北方的安全。但有一次,汉武帝经过一个村庄,发现那里的人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处处一片荒凉。

他去与一位失去右腿的男子说话,那男子激动地说道:“陛下,什么时候再打匈奴,我还要上战场!”

汉武帝恍然大悟,原来连年的战争已让百姓民不聊生,经济衰落,不能再打了。于是,汉武帝下了一份“罪己诏”,表示承认自己的错误,从此不再征战。

古代帝王“罪己诏”的资料,除《二十五史》的帝王本纪之外,还有《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续资治通鉴长编补遗》、《续资治通鉴》,以及宋代的《册府元龟》,明实录,清实录,清朝的东华录和历代的记事本等等。有位叫萧瀚的学者,在唐太宗全集中就找到了28份唐太宗的“罪己诏”;在“二十五史”中找到了260份“罪己诏”,另外还有4份,一份是汉武帝著名的“轮台诏”,两份是崇祯皇帝的“罪己诏”,还有一份就是袁世凯的撤消帝制的总统令。

如果包括袁世凯在内的话,在中国历史上,总共有89位皇帝下过罪己诏。最早的一份是汉文帝在公元前179年下的,最后一份是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下的,整个时间跨度为两千零八十五年。如果以“二十五史”为限的话,那么最后一份“罪己诏”颁布的时间应为1895年5月2日,时间跨度是2074年,平均8年就下有一份罪己诏。

各朝下“罪己诏”的皇帝数量分别是:汉代15位、若包括吕后的话,两汉有24位皇帝,其中有15位下过“罪己诏”;接下来三国有1位,就是魏文帝;再有吴国2位、两晋7位、南朝14位、北朝1位、隋朝1位、唐朝8位、五代6位、宋代7位、辽代1位、金代1位、元朝4位、明朝3位、清朝8位。如果按所占比例来算的话,清朝比例最高:10个皇帝有8个下过“罪己诏”。(摘抄完毕)

哈哈,每8年,群众就能听到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和你讲:他错了。现在听领导和你说他错了,你是在发中国古代梦吗?那些做着汉武帝和唐太宗盛世美梦的,满口传统的要穿汉服的,爱诵古代诗词的,爱引用古代圣贤的语录的,会学罪己诏呢还是让民众背宇宙真理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