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也是世界上有记载的最早的“舰炮”是发明于东晋的“拍竿”

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以冷兵器为主的水军兵器,世代沿袭,发展出世界上最早的“舰炮”——“拍竿”。

此武器由陆地武器”抛石机”——“砲”改进而来。作为大型砸击武器,拍竿产生于东晋,盛行于南北朝直至宋朝,曾在历代南国水战中发挥过关键作用。

古籍叙述,拍竿由立柱、横竿、重物、绞盘等四部分组成。其中立柱竖张于船体之中,其高度因战船的大小而异。

隋初的“五牙大舰”上所设的拍竿立柱高约16.7米。横竿装在立柱的顶端,能转动调整方向;石弹被装放在横竿的前端,绞盘绞索与横竿尾端相连。使用拍竿时,利用绞盘压下横竿的尾端,装有巨石的横竿前端遂上升悬空提起;对准敌船后,猛然松动绞盘,石弹迅速 下坠击碎敌船。

古代利用拍竿进行水上作战,比较著名的战例当属隋军灭陈之战。公元588年,隋帅杨素率水陆大军50余万,实施大规模沿江作战。陈将在长江西陵峡口两岸岩石上凿孔,系三条铁索横截江面,阻遏隋军战船。

杨素从永安(今重庆奉节)出发,分兵一部猛攻陈军岸上栅障营垒,陈军据险抵抗。杨素令士卒毁掉拦江铁索,乘“五牙大舰”4艘直下,用舰上拍竿击碎敌战船10余艘,大破陈军。

此役,隋军的“五牙”战舰及重型装备“拍竿”尽显威力。

至南宋时期,水战火器开始装备战船,并用于实战。随着火器大规模装备水军,水战中的“火炮之法”和“火箭环射”等战术也应运而生。特别是爆炸性火器的应用,改变了以往依靠接舷近战来决定胜负的水战模式。

“火炮之法”和“火箭环射”的应用,使双方战船尚未短兵相接时,就可在一定的距离内以威猛的火器发起攻击,从而决定战斗胜负。随着火器特别是火炮广泛用于水战,笨重的”拍竿”逐渐退出水战舞台。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