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地是福建宁德

宁德地区(今福建省宁德市),地处福建县东北部。东濒东海,北接浙江省温州市和丽水地区。面积12905平方公里。辖宁德、福鼎、霞浦、福安、古田、屏南、寿宁、周宁、柘荣9市县。这里居住的民族除汉族外,主要是畲(读音“奢”)族,是我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地

畲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福建省有畲族375,193人,占畲族人口的52.8%,列福建第一大少数民族;其次是浙江省,有畲族170,993人,占24.1%,列浙江第一大少数民族;第三是江西省,有畲族77,650人,占10.9%,列江西第一大少数民族。

而居住在宁德地区的畲族人口占全国畲族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他们遍布全地区9个市县,120个乡、镇,有131个畲族村民委员会,其中畲族人口均占行政村总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以上,为我国畲族最集中的地区。

畲族有悠久的历史,据史籍记载,最迟在隋唐时代就有记述。当时被称为“蛮獠”、“峒蛮”,这是当朝的统治阶级以大民族主义对少数民族的诬蔑和歧视的表现。一直到南宋刘克庄所著《后村大全集・漳州渝畲》中始有“畲民”的记载,从此以后一直沿用至今。据《集韵》载:“畲,火种也”,意为古代畲族人民用刀耕火种的方法耕种农田。而过去畲族人民自己不称畲,而称“山哈”,畲语是指客人的意思,即认为自己是从外地迁来的客人。

畲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但没有文字,通用汉文。在旧社会畲族人民和汉族劳动人民一样,深受剥削阶级的残酷剥削和民族压迫,过着“山洞作住房,绳索结衣裳,火炉当棉被,野菜充食粮”的牛马不如的生活。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畬族人民,为了争得自己的生存和自由,同反动的统治阶级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斗争,从唐、宋、元、明、清到解放前,多次举行起义,同汉族劳动人民一起,与历代反动阶级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1929年当毛主席、朱总司令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进入闽东地区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畬族人民积极行动起来,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并建立了赤色农会、贫农团和赤卫队,为中国革命斗争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解放后,畬族人民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工农业得到了发展,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普遍创办了小学,许多市县还开办了民族中学,不仅培养了民族干部,还有不少青年考入中央民族学院和其它高等学府深造。在医疗卫生方面也得到极大的改善。畬族人民能歌善舞,特别善唱山歌。独特的畬族民间舞蹈“婚礼舞”、“采茶舞”、“欢乐舞”及“盘诗会”,深受群众的欢迎。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