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舵实物出土于广东广州

舵,是控制船舶航向的设备。东汉《释名-释船》:“其尾曰柁。柁,拕也,在后见拕曳也。且弼正船,使顺流不使他戾也”。

“柁”就是舵,“弼正”就是纠正,“不使他戾”就是不偏离航线,这说明在汉朝对舵的作用就有了深刻的认识。

1955年在广州近郊出土的东汉陶制船模,船尾就设有一支舵,这是中国最早发现舵的实证

从出土的汉朝文物和文献可以说明,舵在汉朝已经发明,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操纵和控制船舶的船具。1999年在安徽省淮北市唐朝木船上发现拖舵,1978年在天津市静海区宋朝古船上发现了平衡舵。在西方的船舶史著作中认为,德国埃尔滨城徽中船尾舵,出现在公元1242年,中国船舵的发明和使用,约早于西方近1000年。

此外,在广州东汉陶船上还发现了实物模型——“矴”,它是船舶的系泊设备,汉朝称“矴”,后称“碇”、“锚”。

矴是从汉朝以前系船用的碇,用绳的一头绑扎的石块,绳的另一头系在船上,将石块投入水底,利用石块的重量拖住船身。最晚在汉朝出现木石碇,在石器两边绑上木钩,构成2个碇爪之外,还有一根横杆与两个木钩所构成平面垂直,使之在任何姿态上都能有一个木钩抓住海底,与近代的霍尔锚十分相似。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