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关于海市蜃楼的记载出于史记

蜃景通常叫海市蜃楼。现在的科普书、百科全书都说是由大气折射形成。

海市蜃楼根据现代物理学解释,是由于不同的空气层有不同的密度,而光在不同的密度的空气中又有着不同的折射率。也就是因海面上暖空气与高空中冷空气之间的密度不同,对光线折射而产生的。蜃景与地理位置、地球物理条件以及那些地方在特定时间的气象特点有密切联系。气温的反常分布是大多数蜃景形成的气象条件。

中国最早的海市蜃楼记载出现在《史记-天官书》:“海市蜃气象楼台,广野成宫阙然。”

单次蜃景一般持续几十分钟至几小时,少数持续几天,还有持续一年至几年者,至于有些地方成为蜃景多发区如山东蓬莱一带,其持续时间就设法计算了。《梦溪笔谈》中就提到过山东的蜃景奇观。

其他持续时间长的蜃景如,民国《冠县志-杂录志-异闻》记载:“义里庄申箴廷年十四岁时即光绪九年于八月间往村西看晚禾,当微雨初晴太阳将出行数里余,忽见西有一城,骤为骇异,自谓我在城西何城在我西?忆及人言刘神伯村有城景往往出现,定睛视之果在刘神伯村。妙在雉堞宛然酷类新筑,树梢掩映,城上城下则青砖白灰全无物形,令人心旷神怡,须臾日渐出则城景逾缩逾低至东曦既驾城景无踪,是村光景仍旧(来稿)。”

康熙《漳浦县志-灾祥》载:“嘉靖八年四都有海屿三峰并列,其日忽没于海,顷之三山并为一峰屹立腾空,望之若楼台变幻不常,如此者三日。”

现代人使用光学透镜只有几百年。要磨制不让景物变形的透镜可不是件容易事。大气折射来解释持续三天没有大的变形的蜃景有些“强人所难”。

或者哪天出现的海市蜃景不是现代建筑,是大片的古建筑或未来建筑的话,那就更是对现在的“科学”解释提出了挑战。

大自然和科学还有广袤的空间需要我们继续探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