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地球物理学会成立于1947年

“地球物理学”一词在中国最早使用,见诸于1925年翁文灏所著的《惠氏大陆漂移说》一文。

该文介绍了惠格纳(A. Wegener, 今译魏格纳)大陆漂移说及其地球物理学、生物学、古气候学、地理学之证据。

翁文灏的社会地位和学术上的远见卓识对中国地球物理学学科地位的确立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地球物理学”一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尚没有在中国物理学和地质学界取得共识。

1929年,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年度工作报告中,地球物理被称之为“大地物理”。李四光在1930年所著的《扭转天平之理论》一文中,将地球物理探矿称之为物理地质探矿。

20世纪30年代,由于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使得地球物理探矿专业成为出国留学的热点,“地球物理学”才逐渐被规范使用。

1940年,经济部地质调查所和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成立“地球物理工作委员会”。

1941年,翁文灏建议扩大委员会范围,经获得学术机关及地球物理专家同意,改名为“中国地球物理工作委员会”,目的在于促进及联络国内各种地球物理研究工作,并编印出版了《地球物理专刊》

抗日战争胜利后,地球物理学家云集南京、上海。1947年2月,陈宗器与顾功叙、王卓之、翁文波等人发起筹备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事宜。

同年8月3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正式成立,陈宗器当选为首届第一任理事长,确定学会研究对象为测地学、地震学、气象学、地磁与地电学、海洋学、火山学、地壳构造物理学、应用地球物理学,并决定出版《中国地球物理学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