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存的最早最大的无梁殿是南京灵谷寺无梁殿

中国现存的最早、最大的无梁殿是南京市灵谷寺无梁殿,修建于明代。

灵谷寺无梁殿是江苏省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灵谷公园内的一座明代建筑,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该殿建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原为灵谷寺内供奉无量寿佛的无量殿,因整座建筑采用砖砌拱券结构、不设木梁,故又称“无梁殿”。

无梁殿正背二面都有三拱门,左右各置拱形窗。

殿立于台座上,作歇山顶,全部仿木结构形式,雄伟、庄严、稳重。

1931年,国民党中央决定利用寺的旧址作为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将殿作为祭堂,命名为“正气堂”。并以此为主轴分成三组,殿前置牌坊,殿后兴建阵亡将士纪念塔。纪念塔在1931年始建,1935年完成,平面八角,全部以钢筋混凝土为主骨,高66米,共9层,以绿色琉璃瓦为檐,塔外绕有走廊(云座),围以石栏杆的平台,塔之中部用螺旋式,扶梯有260多级围转而上,每层每面有门通至塔外绕之平座(阳台);绕台可供鸟瞰中山陵景物,现为灵谷寺主要建筑物。

The-hall-without-any-wooden-beams-in-Linggu-Temple-of-Nanjing-city-China(图:南京灵谷寺无梁殿,摄于2010年)

灵谷寺位于南京市中山陵东面。该寺原在山南玩珠峰前,梁天监十三年(514年)梁武帝萧衍葬宝志法师于此,建有关善精舍和志公塔。唐乾符中称为宝公院。南唐时为开善道场。

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改寺名为“太平兴国禅寺”。元朝及明初称为“蒋山寺”。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因为原寺塔距宫阙太近,同时准备建明孝陵,于是将蒋山寺、宋林寺、竹园寺、志公塔、宋熙寺、悟真殿等全部迁于今址,并赐额“第一禅林”,称为“灵谷寺”。

新寺占地500亩,规模宏大,所以又称作“大灵谷寺”。寺内殿宇如云,富丽堂皇,浮屠耸立。寺周有无量殿、万工池、志公塔、八功德水、梅花坞等胜景。清康熙、乾隆二帝南巡时,曾观临寺中,均留宸翰。灵谷寺代有高僧驻锡,为东南一大名刹。

灵谷寺于明宣德年间、清咸丰年间先后两次被毁,清同治年间重修,规模远不如前,仅有明朝龙五殿的部分建筑。

当年的灵谷寺,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曲径通幽,松木参天。进山门后要有五里多路,才可窥见琳宫梵刹。

顾起元有诗赞曰:“山门才人便悠然,十里深松上绿天。佛刹起诽皆垒障,僧寮汲水尽飞泉”。

灵谷寺寺前有街,如拍掌而行,可引起回声,如同奏弦,故名“琵琶街”。寺东有梅花坞,遍植绿梅,初春盛开,花繁如雪,香艳无比。这些胜景大都毁于清代战火,今仅存乾隆南巡时题的“灵谷深松”碑。

现在的灵谷寺,大部重建于清同治年间,虽规模大不如此前,也物华天宝,自成佳境。

大雄宝殿东跨院的正厅为玄奘法师纪念堂,里面陈放着六面七级飞檐桃角檀香宝塔一座,塔内安放着玄奘法师的部分顶骨。

玄奘,通称三藏法师,唐朝高僧,唯识宗的的创始人之一,与鸠摩罗什、真帝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据文献记载,玄奘法师圆寂于西安,葬于兴教寺塔,黄巢起义时遭盗而捐残。

后来,宋朝天禧寺和尚法政,在陕西终南山紫阁寺得玄奘法师顶骨,迁葬于南京中华门外的报恩寺,建一座砖塔,埋藏顶骨,名为“三藏塔”。清未遭兵燹而毁。

1943年2月,日本侵华战争也祸及法师英灵,日本侵略者在报恩寺遗址盗掘,得铜匣石函,内藏玄奘法师顶骨及宋天圣丁卯(1027年)、明洪武丙寅(1386年)二葬志,分运日本及北京,汉奸诸民谊得其残余。

抗战胜利后,顶骨移至中央博物院(现古生物研究所),1949年后置毗庐寺,后移至南京博物院,现在终于回归佛教圣地。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