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颁发于1989年

韩素音的名字对许多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她是一位蜚声世界的英籍华人女作家,著有《目的地重庆》、《爱情至上》、《2001年的中国》等37部作品。她的作品把时代、国家、民族、家庭与个人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反映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新旧中国的历史巨变,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很受读者欢迎。

《中国翻译》杂志从1986年开始举办青年“有奖翻译”活动,每年举办一次。1989年3月中国译协的老朋友韩素音女士访华期间,与《中国翻译》杂志主编叶君健在京见面。韩素音女士一直非常支持中国的翻译事业。当她了解到正在举办的这一青年翻译奖后,当即表示愿意提供一笔赞助基金使这项活动更好地开展下去。经过商议,《中国翻译》杂志决定用这笔基金设立“韩素音青年翻译奖”。因此1989年原名为“第四届青年有奖翻译比赛”的大赛,在揭晓活动中改称为“第一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

至2009年,“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已经举办了二十一届,是目前中国翻译界组织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翻译大赛,并受到全国乃至海外青年翻译爱好者的欢迎和认可。它极大地激励了广大青年学习外语的热情,推动了外语教学事业,有力促进了我国翻译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二十几年来,从参赛队伍中涌现出的优秀青年翻译工作者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外语教学界和翻译实践第一线的骨干与中坚力量。

著名英籍女作家韩素音父亲是中国人。韩素英原名周月宾,意为“从月亮上来的客人”(韩出生在中秋节)。韩素音是她后来写作时用的笔名。

韩素音说:“我是半个中国人。”她的根在中国,祖先是客家人,原籍嘉应州(现属广东省梅州市),在17世纪末叶时迁居四川。她的父亲周映彤是清末的留学生,1907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攻读铁路和采矿专业时与比利时贵族小组玛格丽特-丹尼斯相爱并结为伉俪。韩素音1917年9月12日出生在陇海线河南境内的一个小站上。那时正值中秋节,她从父取名周月宾,从母取名罗莎莉(Rosalie)。

周月宾27岁时从英国伦敦皇家医学院毕业后,到马来西亚开设医院。虽然周月宾医名很不错,但因当时中国贫弱混乱,华侨在世界上被人欺负,身为中国人,总有掣肘处。这时,有人劝她加入英国籍,周月宾为事业考虑,便加入了英国籍。

然而,她没有忘记祖国,所以,在以后发表文章时就用了“汉属英”这个名字,表示自己乃中华汉族人,今隶属于英国。后来觉得“汉属英”显然不象人名,就“借”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姓,取“汉属英”的谐音字“韩素音”为笔名了。

周月宾的第一部小说是以中国抗日战争为背景,描写她个人经历的《目的地重庆》,即署用笔名“韩素音”。从此,她的原名渐渐被人淡忘,并最终弃医从文,以“韩素音”这个名字闻名中外文坛。

2012年11月2日中午,英籍华裔女作家韩素音中午在瑞士洛桑的寓所去世,享年96岁。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