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部完备的建筑科学技术百科全书由北宋李诫编修

该系列: 北宋营造法式 共 2 篇, 此篇为第 [part not set]

李诫,字明仲,北宋郑州管城县(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人,生年不详,卒于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大约只活了40多岁。

他出身于官吏家庭,父亲李南公曾经做过户部尚书。公元1092年,李诫开始在北宋主管土木建筑工程的机构—将作监供职,前后共达13年,主持营建了不少有名的城门、宫殿、府邸、寺庙等大型土木建筑工程。

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宋哲宗下旨任命李诫主持编修《营造法式》,元符三年(1100)完成。

《营造法式》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建筑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李诫在主持工程的工作中,深深地认识到,作为一个工程主持者,如不懂建筑技木,怎能做好本职工作?于是,他经过多年努力,终于成为建筑工程的行家。

为了编好《营造法式》,李诫一方面广泛参阅前人的有关建筑方面的史书和专著,认真吸取前人的成果;一方面向有丰富经验的工匠们学习。经过辛勤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部书的编修工作。

《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建筑工程中的经典著作,也是当时世界上关于木构建筑的最先进的典籍

全书正文34卷,加上编修说明、目录各1卷,共36卷。正文有357篇,3555条,其中除解释名词的2卷283条外,其余308篇3272条,都是根据工匠的实际经验总结提炼而成。

《营造法式》体系严谨,内容丰富,是当时建筑科学技术的一部百科全书。书中几乎包括了当时建筑工程以及和建筑有关的各个方面,是进行建筑工程不可缺少的手册。

《营造法式》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虽然基本上是一部经验性的总结,但它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在一些重大的建筑科学问题上,它远远地走在当时世界的前列。书中对于各种木构建筑部件的大小尺寸,都给出了具体而明确的数据。

这些数据,有许多与现代的建筑学、材料力学的原理相符,而在时间上则要早得多。例如,一根圆柱形的木头,如何从中截取矩形的梁,使其既坚固又不会浪费材料呢?

李诫把技术要求和艺术要求加以综合考虑,规定了梁的横断面高度与宽度的比为3∶2。

对于这个问题,比李诫晚三四百年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达-芬奇,比李诫晚四五百年的近代力学的奠基者伽利略,都曾加以研究,但均未达到李诫的水平。

直到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汤姆士-杨才提出合乎科学的数据。即当截面高度与宽度为3.46∶2时,梁的刚性最大;而当比值为2.8∶2时,梁的强度最大,而它们相等时,弹性最大。

这个结论的提出,比李诫晚了六七百年。把这个结论与李诫的结论相对照,可以看出3∶2正是3.46∶2与2.8∶2的中间值,说明李诫的结论,既考虑了梁的强度,又考虑了梁的刚度。

从这里,可以看出李诫在建筑方面的才能,是何等高超!

李诫还是个博学多能的人。他精通书法,善于绘画,喜欢著书立说除了《营造法式》外,他还著有《续山海经》十卷,《续同姓名录》二卷,《琵琶录》三卷,《马经》三卷,《六博经》三卷,《古篆说文》十卷。

在书法上,篆、籀、草、隶,无所不能。据说他家藏的几万卷书中有几午卷是他亲手抄成的。

他的绘画颇得古代名画家笔法,曾绘《五马图》进呈给宋微宗。可惜这些都已佚失了。流传下来的只有《营造法式》一种。

李诫一生除主要在将作监任职外,还一度当过虢州知州,并且很有政绩。

同系列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