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统一流通货币是秦朝的“半两钱”

中国最早的统一流通货币是秦朝的“半两钱”。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林立的政治局面,造成了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产生了各种不同特点的货币形制,形成不同类型的货币流通领域,基本上是四种形状各异的货币体系,即贝币体系、布币体系、刀币体系及圜钱体系,它们都只能在各自统辖的范围内流通。

(图:秦半两钱参考)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刀、布、贝及圜钱,对战国时期的秦半两钱加以改进,形成了中国第一种在全中国流通的统一的货币。并为此而颁布了法令:“以秦法同天下之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黄金为上币,半两钱为下币。黄金用于大额支付或赏赐,而半两钱则为日常流通货币。秦半两“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通行,结束了中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

秦半两钱为青铜货币,以“圆形方孔”为货币造型,方孔代表地方,外圆代表天圆,“圆形方孔”即象征着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青铜币上的“半两”二字为小篆文字,是由秦国著名的丞相李斯所题写;它表示每枚重为当时的半两(即十二铢),故称“半两钱”。秦半两钱直径一般为2.5-2.77厘米,重 12 铢,合今日2.5-3.35克(我国古代规定 1 两为 24铢),个别有外郭,被平素,面文“半两”二字。

“秦半两”青铜币由于“圆形方孔”,所以便于携带、流通和储藏,自此,“圆形方孔”钱币成为古代中国货币的基本形式,贯穿中国封建社会,沿用了两千多年。“秦半两”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钱币的初步成熟,是中国货币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并影响到相邻国家和地区,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