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也是世界最早最大的大百科全书是明代成书的《永乐大典》

中国也是世界最早的大百科全书是明代成书的《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是类书,即百科全书。所谓类书,是指辑录文献中的史实典故、名物制度、诗赋文章、丽词骈语等,按类或按韵编排,以便寻检和征引的工具书。

类书起源于我国的百科全书式的资料汇编,其内容之广泛,材料之丰富,列古代各类工具书之首。

明燕王朱棣以“靖难”为名,夺取了建文帝的帝位,改元永乐。因为他是借故篡取帝位的,故而自有一班旧臣怀念故主而心中不平。对此,朱棣采取了恩威并用的两手策略:一方面对拒不从命者大开杀戒;另一方面采用了宋太宗诏修《太平御览》的故智,以文治来笼络天下文士。

明王朝取代蒙古贵族建立的元朝,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复兴在元代不甚发达的文教事业。通过《大典》这样一部博采古今的大类书,对汉民族的传统文化,包括工技、农艺等杂家之言进行系统整理与总结,同征集图书、广开学校等政策一样,都是这一任务的组成部分。

基于以上原因,朱棣于永乐元年正式下达了编纂的命令。明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王景、邹辑等人纂修大型类书,初名《文献大成》,永乐六年(1408年)十一月编成《文献大成》。

《永乐大典》广收各类图书七、八千种,而辑成22937卷,凡例和目录60卷,装成11095册,约3亿7千万字。几乎将明朝皇家图书馆——文渊阁的藏书囊括殆尽。真正做到了永乐皇帝所说的”上自古初,迄于当世……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

收录的典籍上至先秦,下达明初,这在当时真可以说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传。

收录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无所不包。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别编入,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资料的文献价值。

全书体例“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即全书按韵目分列单字,按单字依次辑入与此字相联系的各项文史记载,检索非常方便。

嘉靖、隆庆间,又依永乐时所缮正本另摹副本一份。

正本约毁于明亡之际;副本至咸丰时也渐散失。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副本大部分遭焚毁,未毁的几乎全被劫走。

解缙(1369-1415年),字大绅,江西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人。明著名作家;
姚广孝(1335-1418),法名道衍,字斯道,自号逃虚子。苏州(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元末明初政治家、高僧;
王景(1337-1412)字景彰,号常斋,元末明初松阳县(今浙江丽水市松阳县)人;
邹辑(1337-1412)字景彰,号常斋,元末明初松阳县人,著名作家。

解放后,党和政府对《永乐大典》的搜集、整理、利用极为重视。

解放初期,北京图书馆仅藏有《永乐大典》原本110册。1949年以后,原苏联及东欧一些国家陆续归还了一批,再加上从国内陆续搜集到的,到1959年已增加到215册。

同年,中华书局将历年征集到的北京图书馆所藏的原本、仿抄本和从国外拍摄的摄影本、缩微胶卷本、旧影印复制本共730卷影印出版,影印本缩小了尺寸,分装202册。

虽然不是原来的面貌,但使500年来唯一的孤本有了部分的复制本,为学术界提供了珍贵的古籍资料。

近年来,又征集到67卷,都已影印出版。据估计,目前国内各类图书馆和私人收藏的《永乐大典》约有800余卷,400余册,其中存于大陆的约200余册,存于台湾的约70余卷,这些存书还不到全书的4%。

《永乐大典》原装书型很大,黄绫面,硬包背装,版框界行红色,字画工整,有红色句读,装帧壮观。

中华书局曾于1959年建国10周年之际将卷二三四五至二三四七“乌字目”一册,照原书复印,备各大图书馆收藏,据此可见《永乐大典》原貌。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