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首个纪录片生产基地2012年于北京朝阳区揭牌

2012年7月,在北京市朝阳区委、区政府支持下,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视台、北京锐创控股集团共同参与打造的“北京国际纪实影像创意产业基地”(Beijing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Center,简称BIDC),在北京电视台举行合作意向签字仪式及基地揭牌仪式,国内首个纪录片生产基地自此诞生。

至2012年7月数据,我国电视剧影视基地达数十家,电视剧市场基本完善,动漫产业的产业化格局也渐成规模。

相比之下,作为电视中较具文化品位的节目形态的纪录片,却还没有一个较成规模、配套设施完善、产销一体化的产业链实体。BIDC的建设与发展,将有望填补这一空白。

总规划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的BIDC,初期将落户朝阳区呼家楼的“北京亚洲新闻中心”,一期10万平方米,意向落于北京CBD-定福庄国际传媒走廊的端点—定福庄传媒文化产业区。

作为中国首创的以纪实节目的生产、制作、销售为主要产业链的基地,BIDC将融国内外纪录片研发、制作、业务合作、学术交流、节目贸易、会展经济、播出渠道创新、新媒体运营等为一体,力争在3到5年的时间内,构筑成为辐射全国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纪实影像文化创意产业平台,成为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体制创新的实验基地,推动我国纪录片产业发展、完善和文化“走出去”的步伐。

北京电视台纪实高清频道是BIDC的发起单位,也是其中唯一一家媒体合作单位。纪实高清频道主任陈大立见证了BIDC从雏形初露到正式诞生的全程,他所在的BIDC筹备组,对BIDC未来的发展规划,也早已成竹在胸。

作者在基地揭牌之际,对其进行了采访:

问:北京电视台作为BIDC中唯一一家媒体合作单位,将在BIDC的未来发展中提供哪些支撑?

答:BIDC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构建纪录片的传播渠道。为此,北京电视台纪实高清频道将作为一个稳定的播出平台,为BIDC深度研发的纪实节目和纪录片样态提供播出、试验平台,促使其做大做实品牌,形成可经营的频道纪实产品节目带。

疏通“新”“旧”两条渠道

问:除了电视台,新媒体现在业已成为纪录片传播的全新渠道,我们将怎样来拓展这方面的空间呢?

答:BIDC将在运作成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纪实影像创意产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传播渠道的新媒体,建立一个符合现实条件和技术能力的新媒体平台,开拓纪录片生产、传播的传统业态格局,切实实现“三网融合”的战略目标。

创建“北京国际纪录片周”

问:作为国内首个纪录片生产基地,BIDC将有哪些具体举措,来发挥其在国内的引领作用?

答:我们将利用BIDC的号召力和运营能力,实现全国纪录片资源的整合。简言之,我们会采取统一策略,统一包装、灵活组合、全国覆盖播出的形式,实现国内纪录片、纪实节目资源开发最大化。正在全国陆续推开的“文化:中国的故事”的全国电视媒体行动,是全国纪录片人的首次联合行动,它将是这个基地全国文化活动开发的起点。

问:纪录片不仅是文化留存、文化传播、文化引领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走出去”的一大途径,我们在这方面又有何思路?

答:BIDC将依靠各家合作单位的优势,创建“北京国际纪录片周”,并将其常态化。按照现有的设计,这项文化活动将全面展开纪录片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举办纪录片“高峰论坛”和纪录片国际贸易,推介纪录片作品展映。总之,我们将把会展经济植入基地的发展范畴,为文化“走出去”疏浚产业渠道。

构建纪录片交易集散中心

问:纪录片至今还没有一个配套完善、产销一体化的产业链实体,BIDC未来将从哪几个方面填补这一空白?

答:根据合作方拟定的产业链发展计划,我们对BIDC未来的功能做出了清晰界定。我们将签约全国各地乃至全球的优秀纪录片导演,助其在此建立工作室,同时联合各具特点的实力公司,建立一个以BIDC为核心的纪录片创制、生产平台,形成一个具有相对规模的产业实体集群,促进“传媒大道”上传媒产业的形成、发展和升级。

问:在吸引优秀纪录片人才、创建产业实体集群以后,我们还会有哪些重要举措?您能对BIDC未来扮演的角色有一个大致勾勒吗?

答:我们还将建立人才培训中心,完成人才储备。特别是,采用国际合作和纪录片实践与教学方式,对国内纪录片导演、摄像、制片、国际销售等项目,进行多梯度培训,为中国纪录片业的发展培养优秀人才,延伸BIDC的学术影响力;与此同时,BIDC还将通过基地常态化的运作和资源整合,在全国建立一个纪录片创意、文本撰写、制片招商、作品版权交易等双向或多向的服务平台。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