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元宵节是西汉汉文帝登基日

中国的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这一天吃“元宵”,是中国各地的传统习俗。

据说,2000年前的西汉时候,周勃、陈平戡平“诸吕之乱”,汉文帝登基这天正是正月十五。以后每年这一天的晚上,他都要出宫游玩,“与民同乐”,以示庆祝。因“夜”在古语中又叫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便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每逢这天晚上,举国上下都要张灯结彩欢度元宵节。

很多中国人以为因为要吃元宵,所以称元宵节,其实吃“元宵”是后来发展起来的民俗。唐代时称元宵节又叫上元灯节,民间的主要娱乐是看花灯,及灯下约会、赏景。至宋代时,出了一种叫作“元宵”的食品,可能是当时经济发达的宋代商人为了使节日更有气氛兼卖更多产品而灵机一动而发明的应节小吃。

在宋朝民间开始流行的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即用各种果饵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板成球,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因为这种糯米球煮沸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元宵。

1912年,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做了大总统,他一心想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一天到晚提心吊胆的。因为”元“和”袁“、”宵“与”消“是同音,”袁消“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于是在1913年元宵节前,袁世凯就下令把元宵改为汤圆。袁世凯垮台后,大部分地区又恢复了元宵的名称。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