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中医外治专著《理瀹骈文》由清代名医吴尚先写就

该系列: 清理瀹骈文 共 2 篇, 此篇为第 [part not set]

吴尚先是中国医学史上颇有建树的医学家,他所总结和倡导的外治法及其名著《理瀹骈文》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内涵,为后人开辟了有关内病外治的广阔途径,并在中医临床治疗学的发展过程中,独树一帜,影响深远。

吴尚先(1806-1886),清代医学家。名樽,原名安业,字尚先,又字师机,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吴尚先出生于文学世家,祖父吴锡麟是名重一时的文学大家,父亲吴清鹏也曾任编修官、顺天府府丞。

吴尚先年幼时就跟随祖父、父亲学习,28岁那年考中举人,次年到京师,但因病没有参加应试。此后八年里,他一直客居在河北广平(今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

但从此他的功名之心日渐淡薄,无意于仕途了。后来随父亲居住江苏扬州期间,开始学医。

清咸丰年间,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农民运动烽火四起,社会极不安定。1853年,为避战乱,吴尚先和母亲、弟弟一起由扬州迁居泰州(今江苏省泰州市)东北方向俞家垛,并在此开业行医。

战争期间,药物非常匮乏。俞家垛一带也居地潮湿,疫疾流行。每值春播,农民还需涉水耕种,所以,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的发病率很高,此外血吸虫病流行。

百姓不断遭受病痛折磨,因病而死者颇多。看到这些,吴尚先心里非常焦急。

在行医过程中,吴尚先发现传统外治疗法有简便、经济、见效快的优点,其中尤以薄贴(即膏药)治病最受欢迎。

不分男女老少,不论肌肤之疾还是心腹之患,不用饮服汤药,一张薄贴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而且花钱又少,不影响劳作。

吴尚先在行医时,就广泛为病人使用薄贴,慕名而来的络绎不绝,人们称他为“神医”。还有人在吴尚先家门口立石碑一块,上面写着“吴尚先行医处”。

吴尚先认为外治法具有内治法无可相比的优点:

1、不能内服汤药或不愿服药的病人不致于坐以待毙,对他们也有法可医;

2、外治法不经过脾胃,不会影响消化功能,也不会对其他腑脏造成伤害;

3、外治法大都用于局部,即使辨证有误,一般也不会产生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

他的内病外治是源于对生命的尊重的一种严谨态度,是他医德高尚的显现。

此外,吴尚先还强调医生在修合膏药时,切不可以以假乱真,以次充良。

吴尚先晚年居住在公道桥,他一直都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他关注民生,乐善好施,常常将自己存济药局的膏药免费给那些无钱看病的病人用。

他还修建了延陵寓祠和碧祠,在此解决农村贫苦百姓上学难、看病难的问题。

他还捐购祭田、药田181亩,以作祭祀、施药的费用。

现在,这些祠堂已废弃,但一口百年古井仍然存在。

同系列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