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是《河图》与《洛书》

洛阳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而且是中国图书的发源地。

在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上,《河图》、《洛书》是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它们最早出现于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从此开创了中国图书史上的新纪元。

《周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指的是黄河,“洛”指的是洛水。《河图》、《洛书》是古代儒家关于《周易》和《尚书》来源的传说。

河出图,是说伏羲氏时,黄河中游出一龙马,为感谢伏羲氏的不杀之恩,身上有一副由许多黑点组成的图案,被称作是黄河的宝贝,要献给伏羲氏,于是伏羲氏就把该图描下,这就是八卦,所以八卦也叫“河图”。

洛出书,是说大禹治水时,有一磨盘大的乌龟从洛水中出来,背上有65个红色的字,大禹据此演为《洪范》,即《尚书》中的《洪范》,所以《洪范》也称《洛书》。

《周易》、《尚书》是中国古代儒家的经典著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河图》、《洛书》产生于洛阳,从此影响后世。

《河图》、《洛书》自汉代以降,一直由道家珍藏密传,直到宋代才由华山道士陈抟公诸于世。

《河图》、《洛书》是运动发展的图式,其小无内,其大无外,用之言天,则天在其中;用之言地,则地在其内;用之言人,则人不出其外。故左之右之无不逢源,诸门诸术皆可源以为说。可谓范围天地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所以阐发河洛的关键,在于揭示其内在潜藏的宇宙发展运动的规律。

《河图》、《洛书》之数不过十,而天地之象、数、理全矣;阴阳不过二,天下之万事万物畚矣。

台湾研究洛阳的专家郭子彬先生在《洛阳文献增订献言》中说:河出图,伏羲依之而画八卦,启发人类之文明和智慧。

洛出书,大禹据之而画八政,奠定人类政治组织之规范。

美国著名学者焦蔚芳曾发表文章,认为《河图》、《洛书》是中华民族原始文化的标志,它奠定了人类文化的初基,对人类社会的文明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河图》、《洛书》不仅被国内一些学者所肯定,而且被国外一些学者所承认。

到了夏朝时,洛阳曾作过都城。那时的洛阳有了城市,有了青铜器,有了学校和文字,便有了记载大事的档案,象《乐书》、《舞书》、《戏书》等,藏于宫中,传于后世,这大概就是夏朝的图书。

商朝在洛阳建都大约400年,国内一切重大活动都记录在案,藏于宫中。同时,商朝还有卜、史、巫、尹等卜筮、记事的官专门负责这些事务,当时的书大都是文书档案之类的文献资料。

《吕氏春秋-先识览》载“夏之将亡,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执而泣之以谏桀,乃出奔如商;殷之将亡,内史向挚见纣之愈乱迷惑也,于是载其图法,出亡之周。”从中可知,夏商之时,中国已有了藏书之官。那时的图书,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文书档案,即当时的典籍。

公元前11世纪周公营建洛邑之后,在洛阳完成了《召诰》、《洛诰》、《多士》、《金藤》等篇的著述,并“制礼作乐”。这些文告和国家的各项礼乐制度是以简策为原料得以记载和流传的。这种以竹片作为书写材料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正式书籍的产生。

而保存这些典籍的地方在都城洛阳称为“守藏室”,可算是当时的中国国家图书馆,而中国已知最早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即为老子,他是管理守藏室的官员,被称为“守藏宝之史”。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