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重大的保安族传统节日是“开斋节”

保安族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因此,他们的大小节日在渊源上与伊斯兰教密切相关。按传统习惯,保安族最主要的节日和纪念日有三个,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

其他节日还有“阿舒拉日”、“登霄节”、“拜拉特夜”和“盖德尔夜”等。

“开斋节”是保安族最大的节日。当开斋节来临的前几天,保安族家庭中都要打扫院内院外,缝制新衣服,采购过节的食品,做好一切准备,迎接保安族最隆重节日的到来。开斋节的早上,成人都要洗“大净”,沐浴净身,然后到清真寺参加开斋节的“会礼”。

然后,大家各自到墓地念经,为自己亡故的亲人,为全体穆斯林亡人进行祈祷。从墓地回来,再向长辈和街坊邻居的长辈道“赛俩目”,祝贺节日愉快。并要到亲戚好友家拜访、祝贺,这种庆贺的方式要进行3天。现在,每年的开斋节前夕,各级政府的有关领导和部门,还向保安族知名人士、阿訇等赠送节日的礼品,并举行座谈会同庆佳节。

古尔邦节,意为“宰牲节”或“牺牲节”,在伊斯兰教历十二月举行。圣纪节,在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是穆罕默德诞生的日子,相传也是穆圣的逝世日。

此外,保安族人民也过“春节”(俗称“大年初一”)。

保安族是甘肃省三个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保安族聚居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主要分布在积石山县的四堡子、大河家、刘集、石塬、柳沟、吹马滩、关家川、胡林家、寨子沟、居集、郭干、徐扈家、中嘴岭、小关、别藏、铺川等16个乡。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保安族有1.65万人。

保安族作为一个单一的民族,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3月20日,由当时的政务院批准确认的。在以往的历史上,保安族一直被称为“保安回”。

保安族是清咸丰、同治年间前后,从青海同仁地区迁居甘肃大河家地区,重新建立了新的家园。保安族原先居住的同仁地区,在明末清初时就已形成了多民族大散居和小聚居的尕沙日、年都乎、点屯和保安“四寨子”。

保安人聚居的尕沙日、保安和下庄三地被称为“保安三庄”。在新的定居地,保安人仍按同仁居住时的习惯,尕沙日的保安人聚居在大墩村,下庄的保安人聚居在干河滩村,保安城的保安人聚居在梅坡村,形成新的“保安三庄”。

保安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无文字。保安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是该语族惟一完全丧失元音和谐的语言。保安语没有方言差别。

1979年,甘肃省人民政府根据积石山保安族等各民族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报请国务院批准成立“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1980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1981年9月30日,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正式成立。

保安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有:射箭、甩抛尕(用增加臂力的两要绳和盛石子的布窝子组成的投掷工具。比赛时,以谁掷的远或谁先击中目标为赢)、打五枪(一种在马背上,按规定的距离,连续完成在土枪内装火药、扣压引火枪帽、打五枪的激烈紧张的民间体育项目)、抹旗(一项在奔跑的马背上,在规定的距离内连续完成若干个挥旗动作的比赛)、抱腰(比赛时,双方抱住对方的腰部,号令一下,双方凭力气和技巧,力争把对方抱住,使其双脚离开地面而取胜)等。

保安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夺腰刀”和“打石头”已被下列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