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条现代化城市规划道路是南京“中山大道”

该系列: 南京中山大道 共 2 篇, 此篇为第 [part not set]

南京的中山大道最初的名称叫“迎榇大道”。它是专为迎接孙中山先生灵榇由当时的北平西山碧云寺南下奉安中山陵而建造的。它北起下关江边,东出中山门与陵园大道衔接,全长12001.94米,当时的设计宽度为40米。

中山大道建筑工程因拆迁困难、地情复杂、气候恶劣等原因延期。第一期工程在1929年5月底之前全线浇上柏油,才算真正完工。它是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南京城里的第一大工程”,也是民国时期首都道路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根据专家的研究,全国中山路的纷纷命名,正是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南京修建的“中国第一条中山路”之后。

中山大道改变了中国历史上以君临天下的王朝政治中心作为城市中轴线设计原点的传统理念。著名地方史专家薛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南京的中山路并非仅仅为了运送孙中山灵柩而建。它不仅是南京,也是中国第一条现代化城市规划道路,直接成为了国内许多城市发展道路系统的蓝本,如有行道树、快慢车道等等。

孙中山与南京:临时政府体现革命成果

如果把辛亥革命看作一条抛物线,如史学家们所评价的那样,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无疑站在这条抛物线波峰的最顶端。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这是辛亥革命胜利成果的集中体现。

1911年年底,江浙联军兵临南京城下,在所召开的紧急军事会议上制定了兵分两路的决议,即主力进攻南京紫金山天保城要塞,另一路进攻南京雨花台炮台。在联军进攻天保城的同时,进攻雨花台的战斗也已打响。几场漂亮的战斗,基本上扫清了清军设置在城外的屏障,为南京的光复立下汗马功劳。

后来,民国临时政府将此次作战中牺牲的61位将士安葬在幽静的莫愁湖畔。孙中山书写了“建国成仁”碑名;黄兴撰写“粤军殉难义士之碑”的碑文,以纪念并弘扬殉难烈士视死如归的崇高品德。

1912年元旦,孙中山第一次踏上了南京的土地,在全城百姓“买鞭炮,写对联,缝新衣,剪辫子,做五色旗,张灯结彩,像过大年一样”的欢迎下,宣誓就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他就职的所在,就是南京的“总统府”。

同系列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