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位女导演是王苹

《长征组歌》是新中国建国后一部极为出色并鼓舞人心的舞台艺术片。独唱有马玉涛、贾世骏、马国光等,领唱有耿莲凤、杨亦然、王伯华。这是和《东方红》异曲同功的另一部舞台剧经典之作。由王苹老导演和黄宝善共同执导。老导演王苹是新中国首位女导演

王苹(1916年9月2日-1990年12月28日),江苏省江宁县(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人。

1935年因主演话剧《娜拉》,遭国民党当局禁演,成为“《娜拉》事件”的中心人物。同年至太原,入西北影业公司为演员。1936年至上海任上海业余剧人协会演员。抗战爆发后参加抗日救亡演剧一队,从事宣传演出。后至重庆,参加中国艺术剧社等团体,曾在《雾重庆》、《戏剧春秋》等剧中饰演角色。后曾参加旅港剧人协会,赴香港演出话剧。

抗战胜利后回上海,任上海剧艺社及上海昆仑影业公司演员,先后在《一江春水向东流》 、《八千里路云和月》、《万家灯火》等影片中饰演角色。1949年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任演员。1950年在解放军政治部文化部电影处工作。

1952年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成为新中国第一电影女导演。曾执导《河川进攻》等军教片。1957年执导影片《柳堡的故事》。1962年导演的《槐树庄》,于1963年获第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导演奖。1985年导演的《中国革命之歌》于1986年获第六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曾任八一厂副厂长。是中影协第一至五届理事,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长征组歌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这是为纪念中央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创作的《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中的第四首歌曲的歌词《四渡赤水出奇兵》。

长征精神作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已深入人心,并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都将发挥积极的教育和感染作用。组歌共分为《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芒》、《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和《大会师》10个部分,以深刻凝炼、夹叙夹议的词语,优美动人、雄壮有力的曲调,浓郁质朴的民族风格,以及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不屈不挠、无私无畏、机智灵活、争取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情怀。

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以超常的毅力,历经千辛万苦,爬雪山过草地,远征二万五千里,战胜了几十万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围追堵截,最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次年,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完成了中国革命的战略大转移。1965年,为了纪念中央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曾参加过长征的萧华将军回顾他在长征中的真实经历,感慨万端,养病期间构思创作了一组诗作,以纪念这一伟大创举。经过半年的潜心写作,共创作了12首诗作。谈到这组诗歌的创作过程,萧华说:“我写长征组诗,不知道自己掉了多少眼泪。有些段落,如《告别》、《进遵义》、《过雪山草地》、《报喜》等,就是一面流泪一面写的。”

后来,这组诗歌经由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的晨耕、生茂、唐诃和遇秋四位作曲家为其中10首诗歌谱了曲,即根据红军不同的战斗生活场景,配以具有各地区民歌风格的曲调,形成了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

1965年8月1日,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在北京人民剧场成功地举行了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首场演出。继而,在京、津、沪、宁等地演出后,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一些歌曲在广大群众中迅速传唱,被誉为我国合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作品,并已入选为21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之一。《长征组歌》于1966年周恩来总理指示,列为他率领的中国党政代表团赴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等国随访艺术团的重要剧目。尔后曾多次复排演出,并摄制成音乐艺术片,成为战友歌舞团数十年来的重点保留节目。1976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将其摄制成彩色音乐影片。

01 告别(混声合唱)
02 突破封锁线(二部合唱与轮唱)
03 遵义会议放光辉(女声二重唱,女声伴唱与混声合唱)
04 四渡赤水出奇兵(领唱与合唱)
05 飞越大渡河(混声合唱)
06 过雪山草地(男高音领唱与合唱)
07 到吴起镇(齐唱与二部合唱)
08 祝捷(领唱与合唱)
09 报喜(领唱与合唱)
10 大会师(混声合唱)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