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份被作为国礼的草席是宁波白麻筋草席

宁席古称明席,又名“四方”、“滑子”。浙江著名传统特产之一,历史悠久。无论从历史、产量、规模和应用普及程度看,宁席都堪称华夏第一席。1954年,周恩来总理去日内瓦参加一次国际会议,带了40条宁席作为礼物,分赠国际友人,备受欢迎。这在我国的草席史上亦可谓绝无仅有。

1973年发掘的位于我市余姚河姆渡和鄞县(今浙江宁波鄞州区)古林芦家桥新石器文化遗址,都曾有用野生灯芯草编织的草席残片出土,这标志着早在六七千年前,我们宁波的先民就开始草席的生产和应用了。据考证,成书于2400年前的《礼记》和《左传》都曾提到明席。据此推断,最迟在2700年前,宁波人就已掌握种草织席的技术了。

据南宋《宝庆四明志》记载,早在唐朝开元元年(公元713),宁波草席就已出口朝鲜。宁波作为全国三大对外贸易口岸,宋元明各个朝代,宁波草席都已作为特产销往海外。到了清代,宁波草席生产达到鼎盛时期,除内销外,还远销东南亚各国和欧洲、非洲等一些国家,成为重要出口产品。

宁席还有一段帮助人们抗击外族入侵的光荣史。(宋)建炎三年,北方金兀术率骑兵南侵,直逼明州(今宁波)。赵构闻报,随即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对策,这时大元帅张俊献策,以草席退兵。赵构采纳了他的建议。结果,金兵措手不及,大败而逃。这次战斗中草席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了庆祝这次战斗的胜利,鄞州西乡的人民于每年农历三月初八于高桥举行“高桥会”行龙舞狮,看戏逛街。这一风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宁席的原材料为灯芯草。灯芯草古称蔺(读音“临时”,四声)草。灯芯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这种草光滑细溜,空心无节,茎直,不分枝,不分叉,用它编织的草制品具有润滑、透气、舒适等特点,享誉国内外市场,成了一个著名的品牌。但从草丝演变为草席,那可是要经过拔草、切草、脱壳、拣草、落料、印花、蒸席等十六道工序。

宁席给宁波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003年《宁波日报》 的记者在素有“草席之乡”美誉的鄞州区古林镇采访时发现:全镇常年从事蔺席草业的有1500人,季节性用工7000人。宁波鄞州古林草制品年创汇1.18亿元。于是记者怀者激动的心情挥笔写下了《一根草富了一方百姓》的报道。

2004年,黄古林草席获“原产地保护”的殊荣。周总理赠国际友人的40条宁席便是产自该地的白麻筋席。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