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位获联合国发明金质奖章的女科学家是徐锦航

在1985年10月16日中国发明协会成立大会上,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授予我国沈鸿、袁隆平、徐锦航三名科学家金质奖章和证书,其中徐锦航是我国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女科学家。

她发明的两种催化剂分获1985、1986年两次布鲁塞尔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金质奖章和个人一级骑士勋章;1989年她发明的有害气体净化法又获巴黎世界发明博览会金奖。1987年她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称号。她的重要科研成果有16项,她的事迹被收集到由原中科院院长周光召作序的当代中华科学英才丛书《发明女杰——徐锦航》一书中。她是我国科技发明界的顶尖人物。

徐锦航1934年11月出生于余姚(今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家境贫寒,在余姚中学学习四年,考上天津大学化工系,经选拔考核培训成为该校首批苏联留学生。1954年进苏联门捷列夫化工学院学习五年,1959年6月以论文和成绩“双优”毕业回国,先后在数家公司、研究所和大专院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为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徐锦航一生坎坷,死神曾一次次与她擦肩而过。读小学时淋雨后患伤寒,使她一头乌发所剩无几,后又奇迹般长成一头卷发。在吉林时她下车间炼焦,差一点被飞来的缆车砸得粉身碎骨。大跃进时,她患浮肿病久治不愈。婚后难产开刀,她失血过多休克了三天三夜。“文革”时丈夫进“牛棚”,她带着两个幼儿在生死线上挣扎……她的研究发明生涯更艰难,物质的贫乏,加上人为的嫉妒刁难。

以发明ABO3型催化剂为例(每使用一次就要支付16万元外汇,20世纪70年代价格)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决心使她另辟蹊径用其他金属代替贵金属。

小试成功后单位领导不同意继续试验,她只好在校外业余或放假时干,在亲友帮助下试验生产性试验均在其他单位完成。当发明转化为生产力评奖时,又有人阻止申报,还给她戴上“读吞科研成果”罪名。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金子总会发光,徐锦航终于冲破重重阻力,抵达成功的彼岸。她,是中国女性的骄傲!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