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也是世界第一部史前小说是王金铃先生所写的《虞舜大传》

对方说:“不,就是从你们一些文学作品中看到的。”

王金铃心里翻腾开了。首先,他意识到中华文明在国际上被矮化了。怨谁呢?连我们自己都张口就是五千年文明史。问题是中华文明绝非五千年,而是可以上溯尧舜乃至三皇及更远的近万年的时间,可惜从未有过一部系统、完整而又严肃地介绍这些历史事实的文学作品。神话、传说不能算数,那些文字难以服人,其次,他深刻意识到文学是无国界的,影响广泛,它不仅是描绘社会故事,还能在国际上将一个民族的形象树立起来。

为此,资料收集了多少年?多到能让王金铃疯狂。写什么?怎么写?他陷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走不出来,史前文学本来就是一大禁区,全世界无人写过,因为你不能凭空想象,而要写实,局限又太多,急得王金铃差点又犯起中学时代的头疼病。

一日,王金铃突然想起虞舜,思路豁然开朗。就以虞舜百年人生为主线,写起他填补史前文学空白的小说《虞舜大传》。巧的是,虞舜生于山东诸城,与王金铃是同乡,舜会不会想到,四五千年后其家乡会有一位作家为他写传?

此书王金铃写得极苦。因为凡是虚妄、神怪带有迷信的东西他统统不要,笔触所到之处,尽管写的是故事,却要求要有史学或考古的出处。此书王金铃写得也挺悲壮。因就经济而言,明知此书他无论写得多好,也成不了赚钱的畅销书,注定要赔本,因为他已花费了无可估算的时间、精力甚或财力。但他义无反顾。有人说,你一不是考古;二不搞历史;三不是专业作家,你折腾这个干什么?他不理。

一晃十几年的光阴过去,到2002年,王金铃头发都写白了,《虞舜大传》上下两部全部出炉。全书约百万字,1500个人物中,有名有姓有情节的多达1290个,内容包括山川地理、物象气候、风俗人文、社会结构等20多个领域的内容,堪称百科全书。

此书一出,轰动文学评论界,如今谁为撰写一本书搜集准备近20年?而且还注定是一本赔钱的书?研论会上,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说:“我不相信(当今)文坛上还有其他人能够写出这样大的一部书,我认为王金铃先生写出这本书是个奇迹。”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文学评论家蒋巍说:“在目前文学界的浮躁心理的影响下,如何以更严肃、更科学、更沉稳的心态来从事我们的创作?王金铃先生的创作对我们是一个启迪。”

王金铃,一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文人,一位信奉滴水穿石的作家。

一鸣惊人《奥运赋》

即使写出了《虞舜大传》,国内一般群众知其王金铃大名者仍然不多,那书发行量太小。让王金铃出名的,是他偶然为之的《奥运赋》。

王金铃过去很少写赋,翻译工作忙得他不可开交,接过华莱士的重托其工作量更大;同时他还要创作《虞舜大传》,《虞舜大传》之后他又在准备另一部长篇小说,哪有闲心作赋?

2005年6月的一天,王金铃与一位画家朋友于受万聚首相叙,对方画一幅表现齐文化的长卷,恳请王金铃写一前言。王金铃不好意思回绝,当时勉强答应下来,过后因忙忘个干净。半月后一日中午画家朋友打来电话,催要所邀文章,言一两天就用。王金铃午饭后把自己关进办公室,天热光了膀子,随手捡过一个牛皮纸大信封,撕开在其背面涂写开来。他想既写具有三千年历史的齐文化,干脆用赋体,便像高考作文似的急匆匆地写完一篇《齐赋》,时间不到两小时。如此急就章,王金铃心里嘀咕。岂料画家朋友颇为赞许。不久,省、市报刊竞相发表、转载和评论;书法家王行宏特书巨幅《齐赋》,供烧制壁雕用。后来又有3位作家逐字逐句注释赋中字义和典故,愣把《齐赋》整成了一部图文并茂、古韵十足的图书。

人们突然发现,王金铃越老越金贵,竟然还有作赋的天分。不久,举国盛迎2008北京奥运,其中“绿色奥运”降耗低碳多种树,“科技奥运”处处彰显新科技,“人文奥运”弄什么?宣传上不能热闹一阵就完了,总得留点能够流传下去的文字吧?盛事作赋,自古有之,于是有关部门遍邀天下名家为北京奥运撰写文章,一时间,诸路高手纷纷动笔,其中不乏“国学大师”者。然而,赋作邀来一大堆,一阅多是华丽的感慨赞美词,按说也可以,就是觉得缺少大赋那种厚重和气吞山河的阵势。

这时,有一好事者,看到《齐赋》写得不错,动员王金铃不妨也为北京奥运写上一篇,为国家出力。北京奥运,国家盛事,关乎世界,正是作赋的好题材,一句话勾起王金铃的创作欲。从此王金铃抽空研究奥运的历史和精神,以及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体育运动史,偏巧华莱士儿子戴维参与为世界奥委会编纂奥运百科的工作,王金铃从戴维处讨来近千万言的英文版《奥林匹克全集》,夜夜苦读。没人言之稿酬之事,更不预知将有铸钟一说,王金铃如此,纯粹的书生意气。

阅过《奥林匹克全集》,王金铃再看北京奥运,有了立足于世界和人类的视角与感觉,下笔自然成竹在胸,加之其底蕴深厚,两千余字的《奥运赋》,他一气呵成。

写完之后,王金铃并未在意,不就一篇赋作嘛?可说是文人自乐。然而不得了,王金铃的《奥运赋》,一经问世,好评如潮,报刊纷纷刊载自不待说,中国现代文学馆和中国体育博物馆宣布要将此作收藏;中国科学院还特地立项,将王金铃的《奥运赋》全文镌铸在奥运纪念钟上,作为“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相结合的重要礼物献给北京奥运会;2007年10月,几位经王金铃授权书写的书法家所作的书法作品《奥运赋》长卷,在公益拍卖中拍出220万元、232万元等天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奥运赋》最初交给编辑时,编辑问多少字?王金铃说约有2000吧。编辑说能否凑2008字?王金铃说不行,赋作之辞,岂好随意加减?编辑说,咱先数数看。于是俩人分头数,不想神了,恰好就是2008字。

王金铃大名一炮冲天,邀其作赋的请帖络绎不绝。

一日,王金铃被北京一位老将军、中国航天测量船基地第一任司令史同德请到家里作客。进屋后王金铃陡然一惊,四壁皆是老将军用金粉写就的书法作品,所书内容竟是他王金铃的几篇赋作。老将军说:“奥运是中国百年的梦想,太空行走可是中国千年的期盼,为咱航天的事业写篇大赋吧。”于是王金铃创作了《航天赋》。

去年3月,中纪委在北京开完全国反腐倡廉会议后,有关宣教部门的领导驱车去淄博,欲请王金铃就廉政题材写篇汉赋,以作宣教之用。王金铃先生酝酿许久,最后撰就,由新华出版社以“全国廉政文化建设重点推介作品”的名义出版,书名《廉政赋》。

2011年,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又有大陆及海外的一些部门邀请王金铃撰写《辛亥赋》。

后记:采访结束后,王金铃请记者吃饺子,没菜,素饺一盘,淡醋一碟,吃得很清爽。饭桌上闲聊,一位学富五车、才华横溢的作家,他所崇拜的作品和人物会是谁?不想王金铃说是《西游记》及主人公孙悟空。他说:“孙悟空从不畏惧困难,也从不甘于失败。他主持正义,疾恶如仇,再就是能收放自如,要大比谁都大,要小比谁都小。他揪把毫毛,可变数百化身,身子一抖,又可全部收回。就如写赋,你不能居高临下,具有百般运筹手段,哪能拥有那么广阔的视野?哪能总括文史百科……”听到这,记者想,他在《辛亥赋》结尾语句中所表现出来的磅礴气势和宏大胸怀“愿两岸同胞,共襄民族复兴。明大义,弃彷徨,释嫌拆墙。待明日,看炎黄一家,在宇宙划个特区大中华,与日月共长!”不知他写到这里时,是否也像孙悟空一样跳到了九霄云外!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