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佛教音乐是曹植创始的“鱼山呗”

该系列: 曹植鱼山呗 共 2 篇, 此篇为第 [part not set]

“来鱼山胜境,江河玄武炎黄子孙五千,去梵呗音源,独占鳌头观音赐福八斗”。

佛教音乐源于印度,中国汉地佛曲的发展,是由梵呗开始的。梵,是印度语“清净”的意思。呗是印度语“呗匿”的略称,义为赞颂或歌咏。梵呗,亦称赞呗、梵乐、梵音、佛曲、佛乐等,是佛教徒举行宗教仪式时在佛菩萨前歌诵、供养、止断、赞叹的颂歌,后世泛指为传统佛教音乐。

三国时,曹植在鱼山创制的梵呗,后称之为“鱼山梵呗”、“鱼山呗”,是中国最早的佛教音乐

他尝游鱼山(一作渔山,今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闻空中有一种梵响(岩谷水声),清扬哀婉,细听良久,深有所悟,乃摹其音节,根据《瑞应本起经》写为梵呗,撰文制音,传为后式。其所制梵呗凡有六章,即是后世所传《鱼山梵》。

曹植将音乐旋律与偈诗梵语的音韵与汉字发音的高低相配合,使得佛经在唱诵时天衣无缝,“贵在声文两得”。采取以梵语发音为基础与新制偈颂相结合的方法,解决了用梵音咏汉语“偈迫音繁”;以汉曲讽梵文偈颂,“韵短而辞长”的问题。有了曹植的经验,历代僧人们便开始尝试着进一步用中国民间乐曲改编佛曲或另创新曲,使古印度的梵呗音乐逐步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梵呗从此走上了繁荣,发展的道路。

其后支谦、康僧会、觅历等高僧结合当时中国民间音乐以及正统文学开创和初步形成了中国佛教音乐体系——中国梵呗。六朝的齐梁时代,佛教徒开始吸取民间文艺形式(如“转读”“唱导”等)。此时是我国梵呗发展的重要时期。《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卷七七八)载有齐王融《法寿乐歌》十二首,每首均五言八句,内容歌颂释迦一生事迹,从其歌辞体制来看,无疑是用这种华声梵呗来歌唱的。

在梵呗的伴奏方面,以法器磬、铛、铪、铃、鼓、鱼等为主,也配以简单的管乐器。

现在一般常用的梵呗中所用的南北曲调近二百曲。除了六句赞多用《华严会》外,其余如《挂金锁》、《豆叶黄》、《望江南》、《柳含烟》、《金学经》、《金砖落井》、《破荷叶》以及《寄生草》、《浪淘沙》等都是最常见的。近年来,闻北京、江西、天津、厦门等地相继成立了佛教音乐团,已整理、出版、发行中国梵呗的音响磁带。在传统梵呗的基础上又大胆创新,已将电子琴等现代乐器用于佛门梵呗,在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中国梵呗这一古老的佛教传统文化也遇到了挑战,但只要有佛界及音乐界等各界同仁的努力,它会随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充实,并会使之流传百世。

同系列其他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