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部国产录音设备拍摄的有声电影是《春潮》

从有声电影开始试制以来,大概用了30年的时间,电影才会说话。

1927年,美国华纳兄弟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手》,深受观众欢迎。到1929年,全美两万多家电影院中,超过一半的电影院转为放映有声电影。在欧洲的主要城市里,不少影院也陆续放映有声电影。

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电影开始有声电影的试制。从世界范围看,早期有声电影的技术探索,经过了蜡盘发音和片上发音两个阶段。

所谓“蜡盘发音”,即是将声音录在特制的蜡盘上,然后用一种与放映机同步的唱机为影片配音;“片上发音”则是利用声光转换原理将声音录在胶片右侧的声带上,再通过放映机上的还音装置与画面同时放出。

中国有声电影的摄制,最先也是从成本较低、制作简单的蜡盘发音入手的。

1931年1月,明星公司和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以“民众影片公司”的名义,合作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公映的有声片《歌女红牡丹》。这是一部以揭露封建意识对旧时代妇女精神毒害的影片。

影片1931年3月15日在新光大戏院上映后,不仅国内轰动,也吸引了南洋的侨胞。

两个月后,友联影片公司也以”一鸣有声电影公司“名义,推出了蜡盘发声片《虞美人》。在此以前,联华公司曾在《野草闲花》中用蜡盘发音,配了歌曲《寻兄词》,这成为中国第一支电影歌曲

1931年,其他一些影片公司开始片上发音有声片的试制。第一部是由大中国影片公司和暨南影片公司合股拍摄,以“华光片上有声影业公司”名义出品的《雨过天青》。

这部影片租用了日本发声映画公司的有声摄影设备,并赴东京拍摄,讲述的是一位丈夫喜新厌旧,最后又与妻子重归于好的故事影片,于1931年7月1日上映,由于内容俗套,又值国人反日情绪高涨,遭到许多观众和同业的反对。

1931年10月10日,天一公司租用美国片上发声设备和聘用美国有关技术人员拍摄的《歌场春色》在光陆和南京两影院上映。由于有一批电影和歌舞明星参加主演,相当轰动,在南洋也收入甚丰。就在天一公司拍摄《歌场春色》的时候,明星公司在1931年6月下旬,由洪深到美国以巨资购置了较先进的有声电影设备,并于当年11月开始拍摄片上发声影片《旧时京华》。

不到一年时间,蜡盘发音很快为片上发音所替代。值得一提的是,1933年,亨生影片公司的创办人颜鹤鸣,曾用自己发明的“鹤鸣通”试拍影片《春潮》,这是中国第一部用国产电影录音设备拍摄的片上发音有声片

由于摄制有声片需要昂贵的成本和相应的技术人员,因此,有些影片公司并没有放弃默片的摄制。

从1931年摄制完成第一批有声片到1936年的五年中,即默片与有声片交替并存的时期,上海各个电影公司所摄制的265部影片中,不仅默片数量占总产量的70%左右,而且还涌现出一批默片的经典作品,如《春蚕》、《狂流》、《都会的早晨》、《城市之夜》、《神女》等,产生这一奇特现象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广大中小电影院及内地中小城市电影院缺乏资金更换有声片放映设备,对默片片源仍有需求;其次是有声片还处在幼稚阶段,创作上一味追求“话多”、“歌多”而忽略影片艺术质量的提高;再次是观念上的问题,一些有才华的编导对有声片的认识有一个过程,不敢贸然尝试拍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