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石刻药方出土于河南洛阳

中国最早的石刻药方在洛阳城南12公里的“药方洞”内。

这个洞是驰名中外的“龙门石窟”中的一个洞窟,洞内有从北齐至唐代的药方100多个。

这些药方的治病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方剂、针灸疗法及药物针灸综合疗法3类,以单方为主,若是复方,一般也仅2味药。这些药都具有简单有效、容易采办的特点。

由于年代久远,石刻药方有不少已经字迹模糊不清,而且残缺不全了。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13公里伊河两岸的龙门山(西山)和香山(东山)。两山相对,望之若阙,故又名伊阙石窟。

窟始凿于北魏太和年间(公元477-499年),历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四百余年,各代圴有修建。

现存石窟1352个,龛750个,造像97000余,题记3680种,佛塔40余座。

造像生动,技法纯熟,为中国著名艺术宝库之一。

解放前横遭帝国主义分子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破坏、盗窃,损失严重。建国后,设立龙门文物保管所,进行修整和保管。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