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画马大师是徐悲鸿

徐悲鸿(1895—1953)原名寿康,别署神州少年、江南布衣、江南贫侠、黄扶、东吴子孙,室名毋庸议斋、无枫堂、居天下之广居等。江苏宜兴(今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人。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幼年从父习诗文、书画。后担任彭城中学、女子师范和始齐小学图画教员。民国4年(1915)两度到上海谋职,翌年考上震旦大学法文系,得高其峰资助而入学。又受聘至明智大学作画,结识康有为、王国维等人,并从康有为习书法。民国5年5月得姬觉弥资助赴日本研习美术,不久因经济不支而返。同年底持康有为函到北京,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时往故宫研究唐宋绘画。民国8年5月获教育部官费赴法国留学,先入巴黎徐梁画院学素描,后入朱利安艺术学院及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师从历史画家弗拉孟,并受教于写实主义画家达仰,专习素描,兼及油画。继赴英、德、比、意等国观摹名作,功底愈加扎实。

民国16年(1927)冬,徐悲鸿学成回国。翌年初与田汉等人筹办上海南国艺术学院;3月受聘至南京,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同年秋受李石曾聘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时邀齐白石任教,不久因学潮迭起而辞职南归,继教中大。在南京期间,创作油画《田横五百士》、中国画《九方皋》等一批作品。民国22年应邀赴法、德、比、意及苏联等国举办中国美术展和个人画展。民国23年回国。民国24年秋,被广西省政府聘为美术顾问,于桂林独秀峰建美术馆,创广西艺专。抗日战争爆发后,随中大迁重庆。民国31年在磐溪成立中国美术专科学校。其间,数次赴香港、新加坡及印度、马来亚、昆明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与筹赈画展,获近10万美元画款悉捐祖国,救济难民,资助抗战。民国34年,在《陪都文化界对时局进言》上签名,受到国民党特务威胁恐吓。

民国35年(1946)5月,徐悲鸿自重庆返回南京,同年7月北上,出任北平艺专校长。1949年2月,北平解放,他应邀出席在布拉格举行的第一届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在大会上听到南京解放的消息,整个会场沸腾,他激动地流下热泪,创作《在世界和平大会上听到南京解放的消息》一画。回国后,被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在第一届文代会上被选为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和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文联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徐悲鸿对中国画、油画、素描等均有深厚造诣。艺术表现以“师法造化,寻求真理”为主旨。画法融合中西,造型坚实生动,画面极富感染力。理论上倡导现实主义与写实画风。提出“中国画改良论”,主张继承宋元以来师法造化、描写现实,而能“破除常格”的优秀传统;反对保守主义和形式主义,主张屏弃“不解观察造物”、抄袭摹古、毫无独创的“八股”作风。又主张吸收西方绘画“可采入”的优点,达到“艺复卓绝”的“穷天地之象,造化之奥迹”;反对19世纪末西方艺坛上出现的某些形式主义流派,对脱离生活、内容空虚、追求奇特怪诞的表现形式,给予强烈的批判。并采撷中西艺术要旨,从构图、比例、色调及姿态、神情、画面整体美感等方面提出“新七法”,作为创作与评论的准则。亦善书法。其书博取众美于笔端,“妙造自然,忘其形迹”,有似疏实茂、婀娜刚劲的独特风貌。

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病逝,终年58岁。一生创作中国画、油画和素描作品达数千件,除毁于战乱中外,北京徐悲鸿纪念馆收藏各时期画作1000余件,其余散见于港、台、东南亚及世界各地公私收藏。重要作品除文中提及者外,还有《愚公移山》、《群马》、《奔马》、《群狮》、《逆风》、《风雨鸡鸣》、《雄鸡一鸣天下白》等。画集有《悲鸿绘集》、《悲鸿素描集》、《徐悲鸿的彩墨画》、《徐悲鸿画范》、《徐悲鸿油画》、《徐悲鸿画选集》。另有《徐悲鸿艺术文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