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上发行时间最久的日报是上海的《申报》

该系列: 上海申报 共 3 篇, 此篇为第 [part not set]

中国近代史上出版历史最长的日报,是由英国商人英商安纳斯脱-美查(Ernest Major)等创办的《申报》。

《申报》(Shun Pao)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原先全称《申江新报》,创刊于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1872年4月30日)。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上海防务后,因为《申报》为中国国民党党产而宣布停刊。

前后总计经营了77年,共出版25600期。

1843年,因清政府对英战败,上海被迫作为五口之一城市,开埠通商。西方的科技文化迅速涌入上海,随之而来的亦有新闻报纸。1861年,上海首份汉语报纸《上海新报》创刊,此后的十多年里,由字林洋行出资、美国传教士伍德担任主编的《上海新报》一直占据上海的中文报业。尤其是《上海新报》开办时,时值太平天国夺取了苏、杭,并预备进军上海的时期。当时《上海新报》通过发表即时的战争通讯稿而一举获得上海市场的青睐。

由于占有大量市场,使得《上海新报》获得大量的广告收益,因而也使得许多别的在沪商人意识到在上海办报所蕴含的巨大经济潜力。而英商安纳斯脱·美查亦是其中之一。

《申报》的创办者英商安纳斯脱-美查起初和他的哥哥菲而特利克-美查一起于1860年到沪,从事进出口贸易。在《上海新报》获得成功以后,美查的买办陈莘庚于是建议他也办一份中文报纸。当时美查已经来华将近十多年,因而对于本埠的情况了如指掌,并且也略懂汉字。他发现当时上海的英文报纸已经种类繁多,但是华文报纸只有《上海新报》一份。尽管租界是外国人的势力范围,但是由于太平天国运动后租界涌入大量华人,因而汉语报纸将会有极大的市场。
开办前,为了更好的经营汉语报纸,美查先生曾委派中国人钱昕伯前往香港进行考察,同时根据香港相关汉语报纸来确定《申报》的相关计划。

1872年4月30日,美查连同他的英国友人怀特、普来亚和约翰·瓦基洛三人一起筹资开办的《申报》正式创刊。美查担任报纸的全权负责人。《申报》自开办开始便是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尽管是以营利为主,但是还是参考香港的经验,以本埠华人为主要群体,顾及本埠华人的利益。在创办伊始,美查曾明确表示:“所卖之报皆属卖与华人,故依持者惟华人,对国家使除其弊,望其振兴,是本馆所以为忠之正道。

《申报》尽管是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但是自创办之初十分注重新闻的质量,对新闻的真实性有正确的认识。美查等人曾经说“办报虽要得利,但必要时经济之需,下知小民稼穑之苦”

在1875年10月的社论《论本馆作报本意》中所说的“若本报之开馆,余愿有直言之不讳焉……公道终必先露。本馆唯执公道,亦所不惮也……”。例如在1874年日本侵台,申报首次对战事进行特别报道。

申报特别委派记者前往台湾进行采访,发表了具体生动的《台湾军事实录》等战地通讯,这是上海中文报纸中军事通讯的开端,也是《申报》重视新闻真实性的反映。

19世纪八十年代中法战争时期,《申报》特派战地随军记者进行新闻报道,并且坚持新闻的真实性。一边赞扬作战的黑旗军的勇敢,一边亦对清廷对于战事的作壁上观大加挞伐。不仅解除了时人对于战事的忧虑,同时亦为申报馆赢得了声誉。

在对待社会现象时,《申报》也一样给予相对公正的评论。例如反对缠足;主张在过外白渡桥时华人与洋人一样对待;主张取消码头工人的把头制度等等。

《申报》开办初期定为双日刊,从第5期起改为日报。为了凸显《申报》的本土特色,在报纸的名字上采用“申”字即上海的别称来作为报纸的名称。同时,并没有采用《上海新报》所使用的西式排版格式,而是采用传统的中式书册式排版,并且一直延续了下来。而且,报纸开始时并没有采用当时进口的白报纸,而是使用传统土产连史纸。尽管土纸只能单面印刷,但是却为后来的价格战打下基础,大幅削减了《申报》的成本。

《申报》当时的售价为每份8文,外埠每份10文,远远低于竞争对手《上海新报》每份30文的定价。此外,报纸还在本埠设立了22个代销点,并且有专门人员负责给商号上门送报,同时在上海首创雇佣报童等方式进行推广营销。由于申报竭力推行本土化经营和有效地商业手段,因而使得报纸销量直线上升。开办4个月便使得销量由最初的600份上升到3000份。半年后,由于无法匹敌《申报》的价格战和营销手段,使得开办了10多年的《上海新报》不得不宣布停刊,由此《申报》成为了本埠当时唯一的汉语商业报纸

同系列其他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